天天看點

再看電影《闖入者》:一切早已過去,一切真的過去了嗎?

作者:安小宇0707

時間已經靜止,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 題記 摘自《地久天長》

2021年11月12日,再次走進電影院觀看了王小帥、方鐳、李非編劇,王小帥執導,呂中、馮遠征、秦海璐、秦昊等出演的電影《闖入者》該作品于2015年4月30日于國内上映。

第五次看這部作品,依然不勝唏噓......

故事講述了老鄧青年時代響應國家号召,赴貴支援建設。回到北京之後,和兩個兒子平淡的生活。時常響起的電話鈴聲,“小紅帽”的“闖入”,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

序幕亮出了作品的“情感基調”。

蕭條的街道、破碎的玻璃、老年人平靜的生活、老伴的遺照、打破安甯的電話鈴聲......

孤獨是生活的常态,回憶則讓思緒全崩。

整部作品中,編劇導演王小帥的智慧之處是并沒有安排過于密集的對白。

故事的曆史背景是“特殊時期”,如何将這樣一個時期背後發生的故事,以克制的方式講出來,對于編導演都是“功課”。

沒有密集的對白,給到觀衆的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既視感。

故事裡看到了太多生活的影子。表演方面,演員們并非刻意施展演技,而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所有不刻意的背後,蘊含的就是真實。

老鄧(呂中飾演)是個善良的老太太,她不願打擾孩子的生活。守着過世老伴的照片也是一種懷念。對于闖入生活中的“不速之客”也是熱情款待。

當老鄧發現寫字台上的照片被毀得稀碎的時候,她内心深處的黯然神傷是寫在眼睛裡的。

沒有人比老鄧更明白,照片上的人們于她的意義。

照片背後有芳華,有回憶,有忏悔,也有永遠的愧疚感。

生活本身好比一座橋,有形的是我們日複一日地生活着。無形的是我們和身邊人們産生的“羁絆”。

所有的虧欠均來自羁絆。

40多年,老鄧活在忏悔中,活在愧疚中。掃墓的時候,她和老伴絮絮叨叨要不要去看看他們?

當多年未見的革命戰友再次見面的時候,她們相擁而泣。許久不被釋放的悲傷,各種難以名狀的情感湧上心頭,化為淚水,奪眶而出。

街道上鋪滿了深秋的悲傷,一扇扇不完整的窗戶映入老鄧的眼簾,原本傳出機器轟鳴且滿載着回憶的廠房随着時間的流逝,孤零零地在那裡,令人不勝唏噓。

當老鄧決意去看看旭芳的時候,身邊人勸她:“算了,都過去了。”

沒有一句算了是過得去的,時間已經停止,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

她鼓起勇氣敲開旭芳家門的一刻,響亮的耳光迎面而來。她靜默着離開,眼睛裡從之前的惶恐和不安轉為了愧疚。

當老鄧發現撕毀她回憶的男孩竟然是旭芳的孫子,恍然大悟。如影随行的“小紅帽”再次出現在了她的視野當中。

小紅帽是種“意象”地表達。

用開水澆花的“焦灼感”,整個後背紋身的“不羁感”,希望探尋成長真相的“執着感”。這些情感恰恰是生活中的我們所不乏的。

一句“這房子好大啊!”道出了他對于原生家庭的幾分“怨恨”,這樣的怨恨迫使他成為了一個“報複社會”的人。當老鄧知道旭芳“唯一”的孫子要被警察逮捕的時候,她口中念叨的是:“這次真的不是我。”顯然,對于曆史遺留下的“債”,那是她心底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小紅帽”最後的縱身一躍,意味着一條生命的凋零,意味着幾樁案件的結案,更意味着旭芳沒了最後的“希望”。

破舊的窗戶,被扒掉的半個窗戶框,陰郁的天空,一切早已過去,一切真的過去了嗎?

開放式的收尾,是導演王小帥留給我們的思考時間......

看似故事是關于一段“特殊時期”的點滴。但一切終究回歸于生活,母子之間的隔閡,隔代親無法精準表達的困惑,以及關于養老的“現實”問題,方方面面,都需要我們獨自去面對。

誰不曾是那破碎的玻璃?誰不曾是那被扒拉掉的半扇窗戶?誰的原生家庭沒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誰的心裡沒有點揮之不去的回憶?

回憶定格的一切終将随風而逝,猶如深秋金燦燦的落葉鋪滿了走過的歲月。

電影《闖入者》的浪漫是值得回味的。

我們是誰的闖入者?誰又是我們的闖入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