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作者:劉玲子candy

前言:

《紅樓夢》第四十回,賈母帶二進榮國府的劉外婆遊覽大觀園,早飯後又帶着衆人前往藕香榭二度設宴,途經一段水路,于是,衆人坐船前往。

時值深秋,紅藕香殘,荷葉凋零,喜歡熱鬧的寶玉見不得這般荒涼,就說怎麼還不叫人把這些可恨的荷葉拔去。

黛玉聽聞此言,說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隻喜歡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偏你們又不留着殘荷了。”

寶玉一聽馬上附和果然好詩,也不管他聽沒聽過懂不懂得,就說以後就别叫人拔去了,少時讀這段,隻當是兩小無猜的美好愛情,隻感到清新和美好。

後來,及至讀了劉秉忠的小令《【南呂】幹荷葉八首 其一》,知道了殘荷的另一層寓意,忽然就對寄人籬下的黛玉生出了些許心疼,好想隔着時空抱抱這個有着七竅玲珑心的可憐女孩。

秋深,藕盡,花殘,唯有孤零零的殘荷如無根的浮萍一般獨自飄零,無依無靠,風欺霜淩,這堪悲的命運和黛玉是何其相似,難怪黛玉生憐惜之心。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幹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元 劉秉忠《【南呂】幹荷葉八首 其一》

簡譯:深秋的江面上,荷花早已凋零殆盡,荷葉幹枯,顔色蒼黃,幹癟的老柄在飒飒西風中不住地搖蕩。

荷葉的清香一天比一天減少,顔色也一天比一天蒼老,昨天夜裡又降了一場寒霜,在秋天寂寥的江面上,瑟瑟的殘荷顯得愈加的寂寞凄涼。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賞析:小令一開始,作者就用簡單的三句話,短短11個字,極其洗練地勾勒出了一幅色彩鮮明、富有動态感的幹荷圖。

秋江上,殘荷葉枯色黃,荷柄幹癟,在瑟瑟的秋風裡左右搖蕩,不勝清寒,憔悴之狀呼之欲出。

小令的中間兩句描寫荷葉随着季節的加深而慢慢枯萎,清香在漸漸減少,顔色在悄悄地變黃,一個“減”字,一個“添”字,層層渲染,荷葉由盛到衰的全過程躍然紙上。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小令的後兩句作者加重了筆墨,“都因”二字不僅加重了語氣,還讓那原本沒有情感的殘荷有了思想和生命。

似乎它們也在怨恨昨夜那一場冷酷的嚴霜,因為它們的摧殘,才使得自己如此孤單寂寞冷。

整首小令意境蒼茫,情景交融,秋江之上,風侵霜淩,翠減香消,殘荷的晚景是如此的孤寂凄涼。

莽莽蒼蒼,寂寞無邊,秋風蕭瑟,這無邊無際的殘荷中,作者的影子若隐若現,一時令人物我兩忘,殘荷是自己,自己亦如殘荷。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紅藕香殘玉簟秋。每至秋來,荷花凋謝,蓮子成熟,藕根肥碩,荷塘裡又迎來一個熱鬧的收獲季節。

可是,這也是荷葉孤單寂寞冷的開始,花兒凋零了,蓮子摘走了,藕也被挖去了,彼時的它就那似無根的浮萍一般飄零在水面上,孤寂凄涼,無依無靠,西風飒飒,日漸枯萎,實可堪悲。

劉秉忠的這首小令構思新巧,詞句洗練,景中有情,物中有我,情景交融,場我兩忘,意境高遠,意蘊悠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吟詠殘荷之佳作。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寫在後面:

南呂,是宮調名,幹荷葉是曲牌名,是劉秉忠在原有民間小曲的詞調之外自行譜制的新曲,在當時,人們又将“幹荷葉”作為女子色衰失偶的隐語。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千江有水千江月,隻緣身在情常在。幹荷葉,好像生就的哀愁,秋風落日,臨水殘照,空留多少空虛寂寞冷。

劉秉忠是元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元朝的開國元勳,生前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死後又被元成宗追贈為太師,到元仁宗時又被追封為常山王。

放下他卓越的政治才能不談,他同時還是一位通曉詩文詞曲的文學大家,他的詞曲在他的那個時代都被稱為名家,且其一生著述頗豐,有《藏春詞》等著作傳世。

沒有追随元世祖之前,劉秉忠曾隐居為僧,是以其一生都過着齋居蔬食的生活,這組《【南呂】幹荷葉八首 》小令就作于其作為僧人期間。 今天分享的這首《【南呂】幹荷葉八首 其一 》小令,似一幅寫意的秋江殘荷圖,蒼茫,荒涼,使人感到凄苦的同時,又為殘荷殘敗凋零而生些許悲哀之情,而這悲傷之感又無從排解,整首曲子立意高遠,境界非常,是值得一讀的詠殘荷佳作。

元朝開國元勳劉秉忠的一首小令,立意新穎,寫盡了殘荷的孤寂凄涼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