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見證人:李厚之先生考古筆記之:萬春寺曹洞宗正副派行

作者:子木丶可心

考古筆記:

萬春寺曹洞宗正副派行

陝西安康市漢濱區白雲山下萬春寺,建立于唐,相傳金州懷讓和尚卓錫處。曆經宋、元、明、清,多高僧住持。明嘉靖四十年(1581)重修,寺前有萬春洞(亦稱"白雲洞"),洞内外有唐、宋、明人摩崖題詠。并與新羅寺、天聖寺、雙溪寺并稱安康四大叢林,為一郡名勝之區。

曆史見證人:李厚之先生考古筆記之:萬春寺曹洞宗正副派行

白雲洞

明崇祯末年至清康熙間,有白雲禅師、仁者上人等高高僧大德充任方丈,精湛佛理,傳戒授徒,盛極一時。康熙十四年(1675),三藩倡亂,興安州(安康)為吳三桂僞帥王屏藩竊據一州六縣凡五年,寺院荒廢,複因山洪漲發,佛殿傾圮,山門不振者百有八十餘載。清道光十五年(1835),有北來僧人汝隆者,勸捐募修,起頹興廢,聿然奂新。因銳意求治,振興宗風,一時皈依者衆。至光緒時,成為興安府僧會司所在。民國初,後起無人,緻山門複歸寂寞。解放後,寺院廢棄,遂成安康縣武裝部訓練民兵場地,并改名白雲山為武裝山。1978年,安康地區文管會将萬春寺明清題名碑碣運回保管,其中大部分為官吏士人唱酬詩篇,并未發現記載萬春寺沿革和宗風派别文字,為此耿耿于懷,甚感遺憾!

2014年之夏,友人屈小明多方搜尋,最終在萬春寺一廢棄密室内,發現一通繪有《萬春古寺全圖暨曹洞正副派》石碑。碑高1·85米,寬0·70米,圓首浮雕雙鳳朝陽圖案,無立碑年月,不知何時刊刻,唯在碑身左上陰刻萬春寺座落位置示意圖,圖下文字記載寺院四至界畔;碑身右上刻《曹洞正派》派行文字,其文曰:"福慧智自覺,了本圓可悟。舟濟普廣宗,道慶通玄祖。清淨澄如海,湛寂淳貞素。德行永遠恒,妙本常堅囤。心朗照幽深,梏明鑒崇祚。衷征善喜祥,殷勤願濟渡。雪山為導師,引汝歸徑路";右下刻《曹洞副派》:"興隆傳防眼,東周沙界懸。春融魚龍化,賞生誠果然。拈花頻沾脂,壽祿總纏綿。放允登寶地,法雨幸兩全。優昙重發現,止觀頓欽賢。嚴宏流印玺,利益更無歡。靈機推聚散,月影煥中天。至業成聖學,韶繼一偈诠。九鼎聞思續,極應一燈禅。麗日當空度,萬派會于源"。

碑刻萬春寺《曹洞正派》與曹洞下嵩山少林寺祖庭派行大同小異。少材寺派行是:"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清淨真如海,湛寂淳貞素。德行永延恒,妙體常堅固。心朗照幽深,怡明鑒窯祚。衷正善禧禅,谟悫願濟度。雪庭為導師,引汝皈玄路"。據此則知,安康萬春寺并非南嶽懷讓一系臨濟宗寺院,而是青原行思一系曹洞宗寺院。

南嶽懷讓與青原行思皆是六祖慧能座下高徒,後來懷讓一系分為臨濟宗和沩仰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即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兩系分為五宗。以後又從臨濟分出黃龍、楊岐兩派,前後合共五宗七派,興盛一時。

曹洞宗是唐僧人洞山良價及其弟子曹山本寂所創,據說取六祖曹溪慧能及洞山良價之号而名。上承希遷和尚"即事而真"精神,創"五位君臣"之說,複得曹山本寂倡和。有《五位君臣頌》:即"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隐隐猶懷舊日嫌;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見面别無真,休更迷頭仍從影;正中來,無中有路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兼中至,兩刃交鋒不須避。好手猶如火裡蓮,宛然自有沖天志;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裡坐"。此五位君臣,皆出宗門悟證。即君為體,臣為用。正中來,是體之直指;兼中至,是體用雙行;兼中到,是體用俱寂。從理事、體用關系上說明事理不二,體用無礙的道理。良價逝後,本寂住洞山說法,繼講"五位君臣",解釋"君是正,臣是偏。臣向君是偏中正,君向臣是正中偏,君臣迫合賢兼帶"。故其禅風被譽為"回互細密",在五家禅中,其地位僅次于臨濟宗。

嵩山少林寺,唐宋時還是十方選賢住持寺院,曾有禅宗臨濟、沩仰、法眼、雲門、曹洞五家僧侶同住和修。将五家統一而尊立曹洞為正宗是福裕禅師。福裕禅師,元初人。曾拜曹洞宗師萬松行秀為師,得其衣缽。元成宗(孛兒隻斤鐵穆耳)大德九年(1305)敕福裕住持少林寺,封為都僧省都總統,總領大元國内佛教寺院。福裕主持少林寺期間,重建蒙古滅金時被戰火毀壞殿宇,銳意圖治,振興宗風,創立少林寺曹洞正宗派别,并樹立以"福"字為初祖的少林僧氏源流派世。

曹洞宗少林派行石碑的發現,雖不能改寫萬春寺的曆史,卻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興安州志》謂萬春寺"創于南嶽懷讓"。懷讓是郡人,是以郡中寺院大多為臨濟宗。至道光初年,雙溪寺《新立禅林規約碑》還說"夫建叢席,立清規,肇自馬祖、百丈祖"。馬祖即懷讓禅師入室弟子道一;百丈是馬祖門下懷海禅師,是南嶽懷讓再傳弟子,因居洪州百丈山(今江西奉新縣)故稱百丈祖。可見有清一代,安康佛教是南宗禅懷讓一系天下。

曆史見證人:李厚之先生考古筆記之:萬春寺曹洞宗正副派行

懷讓大師

萬春寺曹洞宗派别的出現,應在清朝道光中期。寺中殘碑上有"乙未(道光十五年)北來僧人汝隆勸捐募修,起頹興廢"文字。此北來僧人汝隆,當是少林寺曹洞宗"汝"字派僧人。釋汝隆有恢複萬春寺之功,必有振興萬春寺之志,既從曹洞下少林寺祖庭而來,一定懷有光大少林寺曹洞正宗之心。是以效仿福裕撰寫曹洞下少林寺源流旅世,而撰寫了以"興"字開頭的曹洞宗少林系下萬春寺派世。其以"興"字啟首,則寓意陝西興安府萬春寺曹洞宗派,必将興旺發達,派行源遠流長。隻可惜時遷勢移,萬春寺因後起無人,傳至民國初,便形消寂,枉自遺留下這通被歲月堙沒的《曹洞正副派行碑》,讓人摩挲遐想而已。

曆史見證人:李厚之先生考古筆記之:萬春寺曹洞宗正副派行

曹洞正副派行碑

曆史見證人:李厚之先生考古筆記之:萬春寺曹洞宗正副派行

曹洞正副派行碑局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