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記憶丨李濟深與西總布胡同9号

作者:北京脈搏
北京記憶丨李濟深與西總布胡同9号

李濟深(1885-1959),原名李濟琛,字任潮。生于廣西蒼梧縣冠蓋鄉(現大坡鄉)料神村。青年時代即投筆從戎。1913年,又到陸軍大學“軍官深造班”深造,畢業後被留校擔任教官數年之久。1921年,追随孫中山進行國民革命,曾任粵軍第一師師長。1924年,任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即鐵軍)軍長。

1926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并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兼北伐軍後方留守總司令、黃埔軍校副校長、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1927年,曾參加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活動,當選為國民政府委員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部參謀總長。1929年,由于蔣桂沖突,蔣介石下令将李濟深逮捕,開除黨籍,囚禁于南京湯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黨中央為了與粵方取得妥協,被迫恢複李濟深的自由,并恢複其國民黨黨籍。1932年,支援十九路軍在上海發動抗戰。同年,因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特務統治,不久即離職去香港,走上了公開反蔣抗日的道路。1933年與陳銘樞等發動“福建事變”,主張反蔣抗日,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被推舉為主席。

1935年,聯合陳銘樞、蔣光鼐、蔡廷楷等人,在香港建立“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簡稱“大同盟”,并當選為主席。抗日戰争爆發後,響應中國共産黨一緻抗日的号召,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反共賣國政策,積極聯絡國民黨的民主人士,支援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6年,堅決反對内戰,主張建立聯合政府。1948年,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任主席。

1949年1月,從香港到達解放區;2月抵達北平;6月,新政協籌委會在北平成立,當選為副主任;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李濟深長期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

李濟深初到北平時,被安排在北京飯店暫住。

不久,就搬到西總布胡同9号安家。北平淪陷時期,此宅被一漢奸霸占,抗戰勝利後由國民政府收回,北平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接收。李濟深在忙于各項國務活動的同時,常在家中召集“民革”上司人舉行碰頭會,故人們又稱此處為“李公館”。

北京記憶丨李濟深與西總布胡同9号

1953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國家将原來的四合院改建成一幢三層小樓和一個小院,共有大小房屋40餘間,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一樓設有會議室、閱報室、宴會廳和工勤人員辦公室及宿舍;二樓為李濟深辦公室、書房、卧室、小餐廳及彈子房(打彈子是李濟深長期愛好的一項體育活動);三樓除供其子女居住外,另設有儲藏室。前小院栽種着花草樹木,環境甯靜幽雅。

李濟深關心文化教育事業。早在抗日戰争時期,為解決家鄉青少年的失學問題,創辦了“蒼梧中山中學”(現改稱任潮中學)。1952年,在他的熱心支援下,建立起新中國第一個圍棋組織機構——棋藝研究社,社址在北京什刹海南岸2号。1957年,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棋院在北京成立。

李濟深生活簡樸,平易近人。為了減少開支,他建議改革會議開法,将“人大”和“政協”兩次會議改為一次舉行。這一建議被毛澤東、周恩來采納。此後,各省、市、自治區“人大”和“政協”會議的召開,也是如此。從1959年至今未變。

1959年10月9日,李濟深因病逝世,黨和國家上司人為其舉辦了隆重的悼念活動。李濟深逝世後,其家屬主動将“李公館”交還給國家。1965年,國家将此院又配置設定給李宗仁夫婦居住。1969年,李宗仁逝世後由國家收回,一度改為公安部招待所,現為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的辦公地點。

李濟深的小女兒李筱桐,是我在原華北軍區育才國小的同學。在一次老同學聚會時,她得知我退休後仍在從事東城區地方志的編纂工作,就其父寓所命名的問題,囑我核實并轉遞有關的材料,使我重新了解這位愛國民主人士的一生。

李濟深先生在中國近代曆史舞台上活動了近60年,曾三次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并被蔣介石關押和軟禁達兩年之久,也曾遭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暗殺。盡管他在前進的道路上曆經曲折和磨難,但他的愛國意志和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渴望建立一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的鬥争卻始終不渝、百折不回。他這種頑強的鬥争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和學習的。

北京記憶丨李濟深與西總布胡同9号

鄭毅,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原所長,曾任鐘鼓樓修繕辦公室副主任,退休後于東城區地方志辦公室擔任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