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白塵喜劇的犀利:第一位主流諷刺喜劇劇作家,醜角刻畫的太成功

作者:棋盤往事

陳白塵(1908—1994)是一位為創立以諷刺喜劇為主流的中國現代喜劇作出重要貢獻的劇作家。早年他曾在田漢主辦的南國藝術學院讀書并開始創作。抗戰爆發後,他在戲劇創作上進入旺盛時期,這10年間,共創作話劇、電影劇本20個,将近占了他全部劇作的一半。特别是1944年創作的《歲寒圖》和1945年發表的《升官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陳白塵喜劇的犀利:第一位主流諷刺喜劇劇作家,醜角刻畫的太成功

日本投降後,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買辦資産階級大發接收财。他們投靠美帝國主義,在國統區實行變本加厲的封建法西斯統治,一面巧設名目,橫征暴斂,使農業和民族工商業瀕于破産,一面加緊準備發動反革命内戰。對這樣的現實,陳白塵以革命的膽識,創作了被作者自己稱作“怒書”的《升官圖》這出傑出的喜劇。劇本以某縣官吏接待和歡送前來視察的省長為中心事件,暴露了國民黨官僚統治集團及其罪惡。劇作家毫不留情地為這夥“封建餘孽的最後堡壘”“國際反動集團的駐華買辦”“畫影圖形”,為觀衆展示出一幅40年代中期國民黨官僚們的群醜圖,諷刺的筆鋒直刺反動統治者的心髒。

陳白塵喜劇的犀利:第一位主流諷刺喜劇劇作家,醜角刻畫的太成功

陳白塵的喜劇藝術具有一種潑辣犀利、揮灑縱橫的風格,他敢于直面重大社會問題,表現鮮明的政治傾向性。他的笑是革命的戰鬥的武器。作者自己說:“國民黨反動透頂、腐朽透頂的統治,逼得我不得不以憤怒的語言,毫無保留地罵他個狗血噴頭。”(《“諱疾忌醫”與講究“療效”》)《升官圖》在藝術上運用了象征、諷刺與誇張的手法,寓莊于諧,荒誕而真實,滑稽而嚴肅,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劇本假借夢境來象征當時的現實社會,通過兩個流氓強盜的夢境,對國民黨統治時代的官僚作了淋漓盡緻的暴露和諷刺。一群官老爺為了滿足升官發财的欲望互相勾結,彼此利用,勾心鬥角。前知縣太太在發覺現在的知縣是個冒牌貨後而不聲張,甚至還和強盜進行一場肮髒的交易,答應保守秘密維持假象,其目的是要保住自己縣長太太的地位和權勢,且可以更無忌憚地與财政局長通奸。縣裡其他局長也都假戲真做,都不願揭穿,因為他們都知道官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那個自稱“廉潔公正”的“青天大老爺”的省長,是個更大的騙子和流氓,他之是以追究知縣、局長,不過是以此作為敲詐的手段。顯然,劇中表演的是夢境,情節看上去近乎荒誕,反映的卻是現實的社會存在。

陳白塵喜劇的犀利:第一位主流諷刺喜劇劇作家,醜角刻畫的太成功

劇本的誇張手法的運用尤其成功。省長視察時突然頭痛發作,據他侍從說這種頭痛要用金條薰煙作“藥”, “左邊頭痛,一根金條就夠;右邊頭痛,要兩根,前腦痛,三根;後腦痛四根,最厲害的是左右前後都痛,那要五根才行”,而且還要足金。在現實生活中,反動官員不擇手段撈錢,厚顔無恥地行賄,這在舊官場是司空見慣的。這個情節盡管看上去荒誕不經,卻有其現實的必然性,在劇本中加強了喜劇色彩。又如假知縣向省長緻歡迎詞時,連同馬小姐和他談情說愛時向他索要鑽石戒指、小汽車等内容,也一股腦兒背了出來,鬧出大笑話,把這個滿腦子金錢的颟顸之輩的嘴臉暴露得更加充分。劇本從俄國作家果戈理的《欽差大臣》和中國傳統戲曲的醜角戲中吸取了經驗,大膽而又合理地運用誇張這一藝術手段,在波瀾起伏的情節發展中,展現反面人物腐朽的靈魂,達到“假中見真”的戲劇效果,把五四以來的諷刺喜劇推進到一個新的水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