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訓練進基地 專家進大棚 泗水縣舉辦赤松茸種植項目推廣觀摩

作者:清明月在清朝關閉

東方聖城網泗水訊(通訊員 鮑清華 包慶淼)“崔教授,你看我有四個養雞棚,現在不養雞了可以種赤松茸嗎?”“崔教授,我沒有大棚在林地裡可以種赤松茸嗎?”“崔教授,這種毛木耳效益好嗎?一袋能産多少啊?”……5月22日,在聖水峪鎮東仲都村的龍灣湖木耳種植基地,你一言我一語,十幾個種植養殖大戶将前來授課的食用菌研究專家圍了起來,大家饒有興緻做起了食用菌種植技術探讨,熱鬧的氣氛逐漸驅走了雨後的絲絲涼氣。在這熱鬧的求學環境中,提問的學員是一群來自泗水各個村子的種植養殖大戶,授課的講師是山東省濟塬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的食用菌研究專家崔長玲,而這種“師生問答”的場景不是發生在教室裡或教育訓練會上,而是在生産現場。

泗水縣龍灣湖木耳種植基地為第一書記産業項目。2017年5月份,泗水縣委宣傳部派駐東仲都村工作組駐村工作後,在廣泛座談調研、走訪幹部群衆的基礎上确定了“基地項目壯大集體經濟,産業發展帶動村民緻富”的振興鄉村思路,在村北啟動建設了一處高效農業示範園區。投資64萬元規劃建設了5個冬暧式大棚,種植櫻桃和百香果;投資60餘萬元,流轉土地26畝,規劃建設了泗水縣龍灣湖木耳種植基地,成立了泗水縣龍灣湖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與魚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達成技術合作協定,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營運模式,從良種培育推廣到産品加工,實行“紮口式”管理,實作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目前基地2017年冬栽培的20餘萬袋木耳,已進入第一潮采收期,預計每畝純收入可達4萬元。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秋将啟動基地項目二期建設,再投資100萬元,擴建大棚,做好菌種培育等配套建設,使基地年生産規模達到100萬袋。另外,東仲都村還進行了一畝地的赤松茸栽培實驗,目前全面掌握了生産技術,産品已在各大飯店廣泛推廣。同時,為拉長木耳和赤松茸産業鍊,新上空氣能烘幹機一台,着力提升基地生産的農副産品的附加值。

依托于東仲都村長勢頗好的赤松茸和木耳,本次赤松茸種植項目推廣和觀摩會議在此成功舉辦,讓專家走進大棚,讓農戶走進基地,實作了将專家豐富的理論知識與龍灣湖木耳種植基地現場教學的有機結合,使教育訓練和觀摩效果倍增。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本次教育訓練的學員很多以前都是養殖大戶,其中有不少農戶已經退養,留下了“空空如也”的飼養棚,此次的教育訓練無疑再為他們送去了發展的新點子、緻富的新道路,實作了“退改種”的循環經濟路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