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培训进基地 专家进大棚 泗水县举办赤松茸种植项目推广观摩

作者:清明月在清朝关闭

东方圣城网泗水讯(通讯员 鲍清华 包庆淼)“崔教授,你看我有四个养鸡棚,现在不养鸡了可以种赤松茸吗?”“崔教授,我没有大棚在林地里可以种赤松茸吗?”“崔教授,这种毛木耳效益好吗?一袋能产多少啊?”……5月22日,在圣水峪镇东仲都村的龙湾湖木耳种植基地,你一言我一语,十几个种植养殖大户将前来授课的食用菌研究专家围了起来,大家饶有兴致做起了食用菌种植技术探讨,热闹的气氛逐渐驱走了雨后的丝丝凉气。在这热闹的求学环境中,提问的学员是一群来自泗水各个村子的种植养殖大户,授课的讲师是山东省济塬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食用菌研究专家崔长玲,而这种“师生问答”的场景不是发生在教室里或培训会上,而是在生产现场。

泗水县龙湾湖木耳种植基地为第一书记产业项目。2017年5月份,泗水县委宣传部派驻东仲都村工作组驻村工作后,在广泛座谈调研、走访干部群众的基础上确定了“基地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振兴乡村思路,在村北启动建设了一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投资64万元规划建设了5个冬暧式大棚,种植樱桃和百香果;投资60余万元,流转土地26亩,规划建设了泗水县龙湾湖木耳种植基地,成立了泗水县龙湾湖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与鱼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从良种培育推广到产品加工,实行“扎口式”管理,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目前基地2017年冬栽培的20余万袋木耳,已进入第一潮采收期,预计每亩纯收入可达4万元。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秋将启动基地项目二期建设,再投资100万元,扩建大棚,做好菌种培育等配套建设,使基地年生产规模达到100万袋。另外,东仲都村还进行了一亩地的赤松茸栽培实验,目前全面掌握了生产技术,产品已在各大饭店广泛推广。同时,为拉长木耳和赤松茸产业链,新上空气能烘干机一台,着力提升基地生产的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依托于东仲都村长势颇好的赤松茸和木耳,本次赤松茸种植项目推广和观摩会议在此成功举办,让专家走进大棚,让农户走进基地,实现了将专家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龙湾湖木耳种植基地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培训和观摩效果倍增。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很多以前都是养殖大户,其中有不少农户已经退养,留下了“空空如也”的饲养棚,此次的培训无疑再为他们送去了发展的新点子、致富的新道路,实现了“退改种”的循环经济路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