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陳垣故居 感受先賢魅力

作者:南方都市報
走進陳垣故居 感受先賢魅力

他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他一生從事教學74年,任大學校長46年,極大地推動了元史、曆史文獻學、宗教史等領域的發展。他是陳垣,是江門人的驕傲。

在蓬江區棠下鎮石頭村,陳垣故居是這裡最著名的古建築,又被稱為陳甯遠堂三宅。這裡曾見證陳垣的誕生與成長,記錄下一個個寶貴的瞬間。如今,這幢建築已成江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後人憑吊先賢的旅遊勝地。

在多個領域作出開創性貢獻

1880年,陳垣在其祖父陳海學的祖業陳甯遠堂出生,5歲随父到廣州,6歲進入私塾讀書。長大後,陳垣曾多次回鄉省親,1906年他還曾在蓬江區篁莊國小教書。

陳垣沒有受過正規的史學教育,卻依靠勤奮與探索精神,著作宏富,他被譽為“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在中國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曆史文獻學等領域的研究均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成為世界聞名的史學大師。他的許多著作,成為了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文、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

陳垣不僅是個偉大的史學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一生從事教學74年,教過私塾、國小、中學、大學,任大學校長46年,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才,桃李滿天下。

陳垣對教學非常負責,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他首創“史學名著選讀”和“史源學實習”課程,作為學習曆史專業的基礎課,可為學生在讀書、查書、追源、考證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獨立研究的能力。這兩項課程沿用至今,成為曆史系必修課程的一部分。同時,他在研究曆史文獻的時候,非常注重研究目錄校勘和工具書的使用,他發表的《中西回史月曆》和《二十史朔閏表》,也成為了學習和研究曆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書。

故居地處棠下鎮石頭村

從市區出發,一路驅車來到棠下鎮華盛路,按照路邊“陳垣故居”訓示牌指引,便可到達位于石頭村的陳垣故居。這裡所看到的其實隻是陳甯遠堂的一小部分,陳垣故居實際是陳氏家族莊園“甯遠堂”的三宅。

陳甯遠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由陳垣祖父陳海出資興建,是江門少見的清代私家莊園,2004年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機關。陳甯遠堂三面環山,前有果園、太和堂(免費派發藥品處)、遊泳池(現故居前池塘),中間有供九個兒子居住的12間民居、自來水塔、書館、大廚房,後有花園、涼亭,俨然一處山間莊園。

陳垣故居就是這12間民居中的其中1間,俗稱陳甯遠堂三宅。這是一處清代磚木結構的民居,單層平房,一廳四房兩廊,廳前有天井,建築面積達141.8平方米。故居前池塘掩映,周圍矮石低樹,草木蔥郁,風光清幽。在故居的正前方建有陳垣雕塑,雕塑上陳垣面容和藹慈祥,目光炯炯有神。

陳垣故居曾經過多次修葺,不僅道路兩旁增設了訓示牌、路燈、廁所等配套設施,大門、圍牆及四周也被修整得更加開闊。

2002年,陳垣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機關之一。

故居西側建陳垣紀念館

2010年,蓬江區政府在陳垣故居的西側修建了陳垣紀念館,其所在地正是早年被毀壞的陳甯遠堂四宅。

據介紹,陳垣紀念館的興建,建築設計上注重與陳垣故居融為一體,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保持了故居原有建築風格。紀念館内設“勵耘書屋”,充實完善了介紹陳垣先生的文學資料、照片等。2010年11月12日,興建完成的陳垣紀念館在陳垣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上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如今的陳垣紀念館是常見的嶺南小四合院的結構,單層平房,一廳四房兩廊,所有的房間均是有關于陳垣先生的生平資料。陳垣紀念館内有近30件珍貴文物實物展出,包括陳垣弟子、畫家和書法家啟功在90歲高齡時為恩師銅像撰寫的傳記原稿;1949年陳垣在輔仁大學為曆史系學生批改的作業原件;陳垣的手稿原件等。

本版統籌:南都記者 曾育軍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羅韻姿 通訊員 梁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