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富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是长期目标和重要任务,需要长期努力和持续推进。
打造富人产业的关键点是什么?为了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工业发展,农村地区应该做出什么贡献?农村产业如何摆脱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供给,提高综合效益?
关于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党国英。在党和国家看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进程,逻辑关系有四个核心要素,即现代农业、高度专业化的农业产业链、合理的城乡人口布局和现代产业结构。
其中,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党和郭英认为,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好,与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农业产业链专业化程度与农民产业组织形成有密切关系,而所有这些因素,受城乡人口的合理分布影响很大。
城镇布局应平衡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
农业需要什么条件?党委书记说,一个基本条件必须有合适的气候、土壤、水和其他自然条件。
"有些地方不适合发展农业,不能养农,老百姓一定要搬走。在这方面,我国近年来作出了巨大努力,在脱贫和搬迁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党强调,要认清和正视这个问题,"不是每一寸土地都能振兴"。
在农业条件好的地方,它不一定能振兴。"印度的土壤气候很好,但其农村仍然发展得不好,"他引用印度的话说。
什么样的地方适合发展农业?他的结论是,在正确的自然条件下,您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在大村庄的概念中,农业区人口较少。"只有人少了,我们才能做到规模化管理,一户两三亩或者七八亩的土地,农村就不能实现振兴。
其次,在大农村的概念上,应该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农村经济中心的出现,形成农业产业链上一定环节的聚集优势,以及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能力。
党国英说,现代农业是开放农业,依靠刀火、铁犁耕牛等传统方式早已不切实际。这意味着产前、产中产和产后农业都依托于外界,与农业区外的技术、设备、人才等因素建立联系。
"这就要求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合理分配。党国英说,现代农业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链服务必须现代化,产业链服务需要人,而这些人也需要服务,必须实现城市优质服务,否则农业产业链就不能吸引到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
比如他需要问一个问题,他不能一个人去北京求学,或者专家跑过来,这种服务效率不高。
因此,党指出,根据国际经验,每100至300平方公里,可以形成一个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而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使专业农民可以花半个小时到达中心,同样,中心的各种服务人员可以花费长达半小时到达任何一个农场, 应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如何定义此范围?他说,一半,荷兰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农业水平,其农业劳动效率和耕地产量也很高,值得我们参考。荷兰的市级辐射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美国约为260平方公里。根据我国国情,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城镇可以有不同的城市辐射面积,如种植经济作物可能在100平方公里左右更好,种植粮食300平方公里可能更合理。
"小镇布局要平衡,服务力不能太分散。该党强调,如此密集的市镇将有助于解决农民获得公共服务的问题。
农业产业链重心沉入城镇
针对一些地方产业链和价值链运行中断或效率低下的问题,党认为,这种情况与农业产业链重心未能沉入城镇有关。
在他看来,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是食品原料价值的5~10倍。农业产业链的一些部分下沉到城镇,加上其他相关产业,足以支撑一个城镇的繁荣。农民的工作时间不同于其他工人,随着季节的替代有一定的兼职需求,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有助于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此外,农民收入的增长正在深化农业产业链价值的分享。例如,他说,农民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而是农民进入农业产业链,如农业加工、储存和销售、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推广等环节。
这就要求农民进入产业链运行,不能总是依靠长途跋涉工作,要成为产业链中经济组织的一员,保证其收入的稳定和多样性。
"还需要可持续、高质量的行业,这些行业必须是专业化和大规模的。英国共产党以陕西黄土高原苹果和甘肃定西马铃薯为例。
他介绍,陕西省有45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占一半,整个产业链员工1000多万人,形成了陕西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集群。据统计,2020年,全省苹果总种植面积达到945万亩,产量1130万吨;
甘肃省定西曾经有过贫瘠的世界,是最适合马铃薯播种区之一。面对贫瘠的黄土地,定西人硬土豆变成了一个大产业。2020年,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农户产业人均净收入2034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
除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外,党认为,在这些地方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实现"三链":延伸产业链,通过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惠益分享机制,使农民更多分享产业的增值效益。
在城镇周边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如果说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经验,那么现代农业就要靠技术、管理、思想,所以这就牵扯到"人"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没有高素质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支持,乡村振兴将是一句空话。
如何吸引这部分人口?"这就需要树立一个集镇和农业相结合的农村大局观念,以及乡镇周边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党国英表示,只有具备健全的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配套产业,才能吸引和留住服务产业链这部分的高技能人才。
该镇完美套餐的标志是什么?党国英提到,一个当地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咖啡馆的需求将会增加,他认为咖啡馆是城市文化的明确象征,如果一个小镇只有上万人,甚至咖啡馆,这是乡村振兴的体现。
"必须划分城镇,而不是村庄,不是大城市。中国现有的已建城镇的很大一部分应该发展成为具有小城市功能的农村城镇。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大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国家的农业政策调整也应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党和国家强调,既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又能看到山水,留有怀旧之地,才能服务现代农业。
(□王迪,民生周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