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左传》:《鲁隐公十一年》之五年

作者:用户点蜡烛上网

隐公观鱼于棠

《春秋》载: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左传》注,鲁隐公想到棠地观鲁,贵族臧僖伯劝阻,说,国家元首是为国家活着的,不是为自己活着的,一举一动都有仪轨,不可擅为。兴致冲冲的隐公不想取消这次活动,就说:“我是打算到棠地视察呢。”于是到了棠地,观察了一下捕鱼的场面。

鲁隐公似乎作了一点折中:行动上没有接受僖伯的规劝,但将纯粹观鱼改成视察渔场,不失对民生的关注和君主的身份,接受了僖伯规劝的初衷。《春秋》记载此事,一是表示隐公的行为不合于礼,二是认为棠地离首都太远,国君不可轻出,三是赞扬僖伯能尽大臣的本份。

春秋左传两简

隐公五年春天,晋国曲沃的庄伯带领郑军、邢军进攻晋国的都城翼地,周桓王竟然派后协助。四月后,曲沃背叛周桓王,周桓王又命令虢公讨伐曲沃并在翼地拥立晋哀侯。这件事,《左传》写得简略,后人无从判断是非,但从《春秋》略去此事不记来看,庄伯打脸天子,孔子是非常愤慨的。同时,周桓王一朝天子,处事失当,无仪无威,也实在叫人无语。

燕军不备不虞

鲁隐公五年,郑国入侵卫国城郊,卫国则率领燕军讨伐郑国。郑国将三军堵在燕军前面,又派制邑的军队从后面偷袭燕军,燕军大败。燕军既畏惧郑军的强大,又没有防备制军的袭击,溃败是必然的。这个战例要是放在战国,很难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可见春秋时期和战争仅限于征伐声讨,以兵“战”的手段“争”一个说法或“争”回面子,所以难言激烈,水平不高。

这件事,《春秋》没有记载,可能是郑、卫、燕都是姬姓诸侯,同宗同祖,同室操戈,在孔子看来,就是“无义战”吧?

隐公祭祀仲子

《春秋》载: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周礼,贵族祭祖,必献歌舞。天子八佾,六十四人歌舞;诸侯六佾,三十六人歌舞;大夫四佾,十六人歌舞;士二佾,四人歌舞。舞又分文武,文舞操羽旄,武舞持干戚。仲子是鲁惠公的正妻、未来鲁桓公的生母,所以享受诸侯的祭礼,三十六个舞蹈演员执羽旄出场。声子是隐公自己的母亲,虽在摄政之位,但还是低调办理母亲的丧事。鲁隐君遵从周礼,不失本份,孔子是暗暗点赞的。《春秋》不以—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笔,却以—722年鲁隐公登基开笔,恐怕与此相关。要知道,孔子可是周礼最优秀的学者专家呢。

宋国不以诚交

《春秋》载:邾人、郑人伐宋。

《左传》注,邾郑两国讨伐宋国,宋国向鲁国告急。隐公听说邾郑之军到了宋国的城郊,准备相救,就问使者:“军队到了哪里?”使者却说:“还没到国都。”鲁隐公很恼怒宋国隐瞒实情,就拒绝了宋国的请求。

隐公厚葬僖伯

《春秋》载: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左传》注,隐公五年十二月辛巳日,僖伯去世。隐公说:“叔叔对我有意见,我不敢忘记他的忠诚。”于是,礼加一级厚葬僖伯。等于是将僖伯当作侯爷埋葬。

春秋贵族之死,稀能入《春秋》。孔子记此,是赞君明臣忠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