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小吃」老北京人的心头爱早餐——豆汁焦圈辣咸菜豆汁儿的前世今生豆汁儿的制作工序豆汁儿的熬制过程豆汁儿的喝法焦圈

作者:薇薇的笔记

昨晚读汪曾祺先生写的《豆汁儿》,不由得今天想起了这个话题。

「北京小吃」老北京人的心头爱早餐——豆汁焦圈辣咸菜豆汁儿的前世今生豆汁儿的制作工序豆汁儿的熬制过程豆汁儿的喝法焦圈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诗句云:“糟粕居然可做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说的就是这豆汁儿。

说起来这豆汁儿也算饮食中的一朵奇葩。老北京人都说生活离不开豆汁,外地人却形容它为泔水,只因这豆汁儿“酸中带着馊腐的怪味”,总之,喜欢喝它的人把它当做心头爱,喝不惯的人一提它立刻作呕。

<h1 class="pgc-h-arrow-right">豆汁儿的前世今生</h1>

说豆汁儿咱们先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据史料记载,豆汁儿初见于辽代。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食肉量大,又喜欢奶和油脂,如此饮食习惯很不利于消化,他们也会饮茶解油腻,但茶叶贸易受中原限制,一旦发生战争,马上会断档,豆汁儿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了。到了宋朝就成了民间大众化的食物了。到了清朝进入了宫廷。据记载,每年旧历九月至次年立夏,清宫御寿两膳房都制作豆汁,帝后酒肉之余,都饮豆汁儿解腻。

<h1 class="pgc-h-arrow-right">豆汁儿的制作工序</h1>

豆汁儿其实就是用绿豆淀粉或者粉色的下脚料儿制作出来的食品。

经过烫豆、磨豆,把绿豆打成浆,然后,倒入容器中发酵,沉淀的是淀粉,中间部分是浆,上浮的就豆汁儿了。

这项工作一般有老师傅来做,因为只有发酵好的豆汁儿才会有那股酸腐味,反之,发酵不好的就有一股生豆子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豆汁儿的熬制过程</h1>

熬豆汁儿必须勾兑老浆,勾兑好的豆汁儿加水熬开,等豆汁儿快熟时,再加入少许生豆汁儿,经过如此一“砸”,豆汁儿的味就真发出来了。

熬制好的豆汁儿色泽暗淡,灰中带绿,且表面有少许浮沫。

<h1 class="pgc-h-arrow-right">豆汁儿的喝法</h1>

一般人喝豆汁儿,不管冷热,端起来就喝。其实,凉豆汁儿入口是泔水味,热豆汁儿就大不同了,甜中有酸,酸中带涩,别有风味。正咕嘟着冒着泡的热度最恰到好处。再配上俩香酥的焦圈,和一碟小咸菜,那叫一个五味俱全。

豆汁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最适宜冬春两季,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等功效。

「北京小吃」老北京人的心头爱早餐——豆汁焦圈辣咸菜豆汁儿的前世今生豆汁儿的制作工序豆汁儿的熬制过程豆汁儿的喝法焦圈

<h1 class="pgc-h-arrow-right">焦圈</h1>

焦圈俗称“小油鬼”。上品的焦圈色泽深黄,油亮光滑,碗口大小,形如手镯,口感酥脆油香。苏东坡曾写诗赞美道:“纤手搓成玉树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焦圈别看个头不大,但制作很繁琐,所以,一般大家都是去店里买。北京炸焦圈著名的是焦圈俊王,南来顺的师傅。他炸的焦圈个头匀称,香酥脆,稍碰即碎。

辣咸菜丝是酱制的芥菜切细丝浇辣椒油而成。

「北京小吃」老北京人的心头爱早餐——豆汁焦圈辣咸菜豆汁儿的前世今生豆汁儿的制作工序豆汁儿的熬制过程豆汁儿的喝法焦圈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深秋时节,来一碗豆汁儿,两个焦圈,再配上一碟辣咸菜,酸甜辣咸,唯独少了那道苦味,怎不让人生出暖意呢?

附录

著名豆汁店

1.锦芳小吃店

2.护国寺小吃店

3.磁器口豆汁店

4.南来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