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货界的“网红”乾隆:带货豆汁 攒6千人火锅局 藏6百道苏菜谱

作者:言語一声儿

如果票选清朝皇帝中的美食达人,乾隆肯定能拿下第一名,为什么敢如此肯定呢?因为,满汉全席、六下江南、苏菜御厨、老北京小吃豆汁、火锅盛宴都托了乾隆帝的福,才能名满天下、成为人们舌尖上的宠儿。

说起北京的特色,打招呼的那句“吃了吗,您呢?”和“豆汁焦圈”就是最好的代言。可是,您知道吗?让豆汁成为宫廷饮品却是乾隆年间的事情。

吃货界的“网红”乾隆:带货豆汁 攒6千人火锅局 藏6百道苏菜谱

话说1753年,乾隆帝在十月发交内务府的一封谕帖中提到:

“近日京师新兴起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察,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招募制造豆汁匠人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所有应用器具,准照野意膳房成例办理,并赏给拜唐阿以专责成。”

风靡京城的豆汁就这样被乾隆帝看上了,只要合乎卫生标准,皇上就准备在宫中推广饮用。豆汁能选入御膳房,那么民间的豆汁自然更是畅销。乾隆帝凑个热闹,就带货成功,并且带出了新高度!

豆汁可以生饮,有解毒的功效,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喝凉豆汁可以防暑,但是此时不能喝热豆汁,会引起火气。在宫中,每到立夏后五天,就停止做豆汁粥了,等到九月份,才又恢复做豆汁粥。可见,乾隆帝还是很喜欢吃豆汁这一口独特的滋味的!

传说北京涮羊肉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远征,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然想起了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之时,探马飞奔进帐来报,“敌军逼近!”忽必烈一面下令开拔,一面大喊:“羊肉,羊肉。”厨师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洒下细盐,再继续切肉涮熟。忽必烈连吃几碗就上马迎敌,结果旗开得胜,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就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以绵羊肉切成薄片,沸水涮熟,配上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见状上前说道,“此菜尚无名字,请圣上赐名。”忽必烈笑着说:“此菜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吃货界的“网红”乾隆:带货豆汁 攒6千人火锅局 藏6百道苏菜谱

乾隆帝

火锅流传到了清代的时候,乾隆帝成为了它的头号fans。

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一年御膳菜单中记载,这一年乾隆最少吃了200多顿火锅。春季,他点了“炖酸菜热锅”和“鹿筋拆鸭子热锅”;夏季,他选了“野意热锅”和“山药鸭羹热锅”;秋季,他的早饭有“燕窝葱椒鸭子热锅”;冬季,简直就是吃火锅的好时节,他一顿饭能连吃三道含有鸡、羊肉和口蘑的火锅。

自己爱吃还不算完,乾隆还爱拉着大家一起吃火锅。根据清代档案记载,乾隆宴请宗室,经常用火锅,动不动就摆五百多桌,食材有常见的羊肉,还有野鸡、狍肉、鹿尾等关外的野味。

吃货界的“网红”乾隆:带货豆汁 攒6千人火锅局 藏6百道苏菜谱

涮羊肉

最震撼的一次是乾隆帝让位时的那次千叟宴。5900多个老头儿齐聚一堂,吃着1500多个火锅。热气腾腾的画面感,扑面而来。不过乾隆爷倒也没有亏待众人,这顿火锅局的配菜很是丰富:鹿肉片、飞龙脯、狍子脊、山鸡片、野猪肉、野鸭脯、鱿鱼卷、鲜鱼肉、刺龙牙、大叶芹、刺五加、鲜豆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地上种的,还有中药调味,这顿火锅当真鲜美无双!

清代宫廷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山东菜,既有山东人闯关东后鲁菜受到满族人喜爱的原因,也有明朝皇宫后厨几乎都是山东厨师,鲁菜也是明朝国菜的缘故;第二类是满族食物,以牛羊肉、鸟禽等为主,烹制满族传统美食;第三类就是苏杭菜为主的南方菜式,乾隆帝尤其钟爱苏菜。乾隆六次南巡也为满汉全席的形成做了铺垫和准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乾隆帝六次南巡,在苏州停留的时间最长。除了景色宜人,还能吸引皇帝常来常往的怕是只有那诱人的美味了。在乾隆还未下江南的时候,宫廷档案中已经出现了“苏宴”。皇太后五十寿辰,乾隆下旨“改苏宴三日”。苏宴的破格提拔,足见乾隆对精致饮食的追求心机。

吃货界的“网红”乾隆:带货豆汁 攒6千人火锅局 藏6百道苏菜谱

苏菜

此后,乾隆帝每次南巡都会在苏州织造府驻跸,已然成为皇帝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在苏州织造府吃到了一道冬竹笋炒鸡,这是张东官的一道“献艺菜”。一道菜勾住了乾隆帝的馋嘴,张东官被带回了紫禁城,编为了御厨。张东官为乾隆帝做了19年的苏菜,成为了宫中“江南第一名厨”,还负责编写苏造菜谱。

吃货界的“网红”乾隆:带货豆汁 攒6千人火锅局 藏6百道苏菜谱

《乾隆帝写字像》

《清宫御档》中有《清宫御膳》一函,收录了乾隆三次南巡时的御膳等有关档案。乾隆帝在狮子林吃了春笋炒肉片,在穹窿山吃了燕笋酥鸡,“五六百道苏帮大菜”都可以查到。

如今,乾隆吃过的一些苏菜几乎都能在苏州人们的家中见到,它们大多是寻常菜肴,普通时鲜蔬菜做成。期待600道苏菜再现盛宴美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