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貨界的“網紅”乾隆:帶貨豆汁 攢6千人火鍋局 藏6百道蘇菜單

作者:言語一聲兒

如果票選清朝皇帝中的美食達人,乾隆肯定能拿下第一名,為什麼敢如此肯定呢?因為,滿漢全席、六下江南、蘇菜禦廚、老北京小吃豆汁、火鍋盛宴都托了乾隆帝的福,才能名滿天下、成為人們舌尖上的寵兒。

說起北京的特色,打招呼的那句“吃了嗎,您呢?”和“豆汁焦圈”就是最好的代言。可是,您知道嗎?讓豆汁成為宮廷飲品卻是乾隆年間的事情。

吃貨界的“網紅”乾隆:帶貨豆汁 攢6千人火鍋局 藏6百道蘇菜單

話說1753年,乾隆帝在十月發交内務府的一封谕帖中提到:

“近日京師新興起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察,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着蘊布招募制造豆汁匠人二三名,派在禦膳房當差,所有應用器具,準照野意膳房成例辦理,并賞給拜唐阿以專責成。”

風靡京城的豆汁就這樣被乾隆帝看上了,隻要合乎衛生标準,皇上就準備在宮中推廣飲用。豆汁能選入禦膳房,那麼民間的豆汁自然更是暢銷。乾隆帝湊個熱鬧,就帶貨成功,并且帶出了新高度!

豆汁可以生飲,有解毒的功效,而且在炎熱的夏天喝涼豆汁可以防暑,但是此時不能喝熱豆汁,會引起火氣。在宮中,每到立夏後五天,就停止做豆汁粥了,等到九月份,才又恢複做豆汁粥。可見,乾隆帝還是很喜歡吃豆汁這一口獨特的滋味的!

傳說北京涮羊肉起源于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遠征,人困馬乏、饑腸辘辘,他猛然想起了家鄉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夥夫宰羊割肉之時,探馬飛奔進帳來報,“敵軍逼近!”忽必烈一面下令開拔,一面大喊:“羊肉,羊肉。”廚師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在沸水裡攪拌了幾下,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灑下細鹽,再繼續切肉涮熟。忽必烈連吃幾碗就上馬迎敵,結果旗開得勝,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就特别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以綿羊肉切成薄片,沸水涮熟,配上佐料,将帥們吃後贊不絕口。廚師見狀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字,請聖上賜名。”忽必烈笑着說:“此菜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

吃貨界的“網紅”乾隆:帶貨豆汁 攢6千人火鍋局 藏6百道蘇菜單

乾隆帝

火鍋流傳到了清代的時候,乾隆帝成為了它的頭号fans。

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一年禦膳菜單中記載,這一年乾隆最少吃了200多頓火鍋。春季,他點了“炖酸菜熱鍋”和“鹿筋拆鴨子熱鍋”;夏季,他選了“野意熱鍋”和“山藥鴨羹熱鍋”;秋季,他的早飯有“燕窩蔥椒鴨子熱鍋”;冬季,簡直就是吃火鍋的好時節,他一頓飯能連吃三道含有雞、羊肉和口蘑的火鍋。

自己愛吃還不算完,乾隆還愛拉着大家一起吃火鍋。根據清代檔案記載,乾隆宴請宗室,經常用火鍋,動不動就擺五百多桌,食材有常見的羊肉,還有野雞、狍肉、鹿尾等關外的野味。

吃貨界的“網紅”乾隆:帶貨豆汁 攢6千人火鍋局 藏6百道蘇菜單

涮羊肉

最震撼的一次是乾隆帝讓位時的那次千叟宴。5900多個老頭兒齊聚一堂,吃着1500多個火鍋。熱氣騰騰的畫面感,撲面而來。不過乾隆爺倒也沒有虧待衆人,這頓火鍋局的配菜很是豐富: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鱿魚卷、鮮魚肉、刺龍牙、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地上種的,還有中藥調味,這頓火鍋當真鮮美無雙!

清代宮廷菜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山東菜,既有山東人闖關東後魯菜受到滿族人喜愛的原因,也有明朝皇宮後廚幾乎都是山東廚師,魯菜也是明朝國菜的緣故;第二類是滿族食物,以牛羊肉、鳥禽等為主,烹制滿族傳統美食;第三類就是蘇杭菜為主的南方菜式,乾隆帝尤其鐘愛蘇菜。乾隆六次南巡也為滿漢全席的形成做了鋪墊和準備。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乾隆帝六次南巡,在蘇州停留的時間最長。除了景色宜人,還能吸引皇帝常來常往的怕是隻有那誘人的美味了。在乾隆還未下江南的時候,宮廷檔案中已經出現了“蘇宴”。皇太後五十壽辰,乾隆下旨“改蘇宴三日”。蘇宴的破格提拔,足見乾隆對精緻飲食的追求心機。

吃貨界的“網紅”乾隆:帶貨豆汁 攢6千人火鍋局 藏6百道蘇菜單

蘇菜

此後,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會在蘇州織造府駐跸,已然成為皇帝的行宮。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在蘇州織造府吃到了一道冬竹筍炒雞,這是張東官的一道“獻藝菜”。一道菜勾住了乾隆帝的饞嘴,張東官被帶回了紫禁城,編為了禦廚。張東官為乾隆帝做了19年的蘇菜,成為了宮中“江南第一名廚”,還負責編寫蘇造菜單。

吃貨界的“網紅”乾隆:帶貨豆汁 攢6千人火鍋局 藏6百道蘇菜單

《乾隆帝寫字像》

《清宮禦檔》中有《清宮禦膳》一函,收錄了乾隆三次南巡時的禦膳等有關檔案。乾隆帝在獅子林吃了春筍炒肉片,在穹窿山吃了燕筍酥雞,“五六百道蘇幫大菜”都可以查到。

如今,乾隆吃過的一些蘇菜幾乎都能在蘇州人們的家中見到,它們大多是尋常菜肴,普通時鮮蔬菜做成。期待600道蘇菜再現盛宴美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