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我相信有一些爸爸妈妈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好孩子都是逼出来的”,也有一些爸爸妈妈把这句话奉为育儿信条。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孩子小,不懂得未来是什么,不懂得自己的未来有多么重要,也不懂得自己应该如何掌握自己的未来,所以会懈怠,如果爸爸不逼孩子一把,可能会抱憾终身。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可是,要想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爸爸妈妈真的能逼孩子一辈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外在的因素终究不能帮孩子一辈子,只有内心的东西才是持久的。所以,如果爸爸妈妈想让孩子一直上进,就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也就是让孩子专注自己,为了自己去学习、生活。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要过度的干预,适当引导就好

其一,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人生,教育孩子要学会“课题分离”

心理学上有一位大家曾经说,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和情侣、父母、孩子的亲密关系,就要学会“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就是学会区分一件事情到底是自己的课题还是别人的课题,自己的课题掌握在自己手中,别人的课题则不需要自己去操心。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最关心孩子的人,难免会关心孩子、为孩子操心,可是,爸爸妈妈也应该明白,孩子的认识是“孩子自己的课题”,通俗一点说,为孩子人生负责的,是孩子自己,只有明白课题分离的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才能有分寸。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其二,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他们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

爸爸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看到孩子不学习,可以适当地督促孩子,孩子慢慢大了,也能勉强约束约束孩子,可是,等孩子“翅膀硬了”,能飞走,飞到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的时候,爸爸妈妈还能逼孩子优秀吗?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有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学习很好,可是一到高中、大学就堕落,原因就是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约束太多,让他们习惯了被管着,一旦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管束,他们就容易懈怠。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爸爸妈妈外在的督促只是一时的,不能持续一辈子。

自我价值感的培养,能让孩子更自觉,比“逼迫”孩子更有效

自我价值感,能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

“自我价值感”通俗一点一点就是孩子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孩子知道“课题分离”,知道哪些课题是自己的,哪些课题是别人的。比如,在学习这一方面,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明白学习不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期望,不是因为老师的管束,不是为了超过同学,而是为了自己。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孩子,不仅有着清晰的自我定位,而且更容易有自己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孩子为了自己的未来愿意去学习,也能有持续的动力去学习。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可贵。

自我价值感,能让孩子认清自我

不管是孩子,还是爸爸妈妈,都应该学会“清醒地活着”。也就是说,要为自己而活。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孩子的人生终究是孩子自己的,如果爸爸妈妈太在乎孩子有没有听话,不仅会给孩子压力,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孩子有自我价值感,能活得清醒,就很难因为其他人的语言、行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对自我认识清晰的孩子,才能更坚定。

自我价值感,能让孩子懂得应变

拥有自我价值感,还有一个很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爸爸妈妈逼着孩子去优秀,其实是在剥夺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而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则是让孩子学会“我命由我不由天”。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他们明白命运是自己的孩子,不会过分沉迷于过去的挫折、悲伤,因为他们明白,过去发生的事情本身其实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是孩子解释这些事情的方法。这样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愿意去改变、更有勇气去改变。

教育不要逼迫,也不要过度干涉,要引导孩子自我价值感

别过度干涉孩子,独立自主更关键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讲过一个小的案例,让我记到现在:孩子不会系鞋带,有的父母会耐心地教孩子,而有的性子急的父母,会直接上手帮孩子系好,在第二种情况下,孩子到头来不仅什么都没学会,还有可能被父母埋怨。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这个案例虽然不起眼,很生活化,但是却很有代表性,因为这是很多父母的映射——干涉孩子的人生。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迷茫的时候拉孩子一把,可以在孩子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教给孩子,但是不能直接帮孩子把事情处理好。

别主动向孩子提供帮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爸爸妈妈可能会疑惑了,孩子万一不愿意学习,难道自己就什么都不做吗?其实不是的,爸爸妈妈应该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应该鞭策孩子,但是不应该“越过孩子”去帮孩子。

想让孩子优秀,“逼迫”不是办法,培养自我价值感也许更有效

比如说,孩子因为心理原因不愿意出门,爸爸妈妈不要强制把孩子拉出门,而是应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爸爸妈妈就在你身后,如果你有什么疑问、请求,爸爸妈妈会尽全力帮助你,可是爸爸妈妈不会替你做决定。这样既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还会让孩子感到温暖。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