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颗玻璃心,咋办

★每天一篇原创,今天是第1795天

《管见参考》

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绍兴市网上文化家园示范项目

绍兴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绍兴市最美领读者

有颗玻璃心,咋办

文/管见 主播/张彬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首歌叫《玻璃心》,这是一首爱情歌曲,齐秦作词作曲,主题是要大家珍惜爱人,不要轻易破碎了爱人的心。

到了网络时代,“玻璃心”有了新的含义。

什么叫“玻璃心”呢?

就是指心理素质较差,心灵像玻璃一样易碎,很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指责。

不少老师和家长告诉我,现在不少孩子就有一颗“玻璃心”。

他们太敏感,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极易受到伤害。

太过玻璃心,显然不合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玻璃心是怎么养成的。

有些孩子的玻璃心,是被“捧”出来的。

一方面,他们平时在家遭遇的拒绝太少,从而形成了把自己当成中心的认知。

等到了进入学校,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便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很容易表现出脆弱,没有心理韧劲。

另一方面,孩子平时接受了太多的赞美。

教育学上有句话这样讲: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

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在什么时候夸,该怎么夸?夸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问题。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赞美往往很浮夸,而且往往什么都夸,这种赞美让孩子觉得全世界就是他最牛,一旦体会到了很多人事实上比他强,他就接受不了。

比如很多妈妈经常会这么说:“你是最棒的!”

这样的夸奖就很有问题,因为事实上,孩子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最棒的,即使暂时是最棒的,未来也有可能有人比你更棒。

孩子需要夸奖,但夸奖要真诚和实在,否则完全可能适得其反。

有些孩子的玻璃心,源于父母过高的期待

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有期待,这很正常,但一旦期待过高,就有问题。

如果期待过高,就会产生落差,父母受不了,孩子更受不了。

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期待,所以他们自己对自己也产生了极高的期待,特别害怕辜负父母的期待。

因为害怕辜负,所以更加脆弱,有的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的失望,干脆放弃,拒绝挑战有难度的事情。

具体来讲,就是表现在输不起上。

孩子的玻璃心,也有可能是一种个性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有一颗玻璃心,也不一定完全是以上两方面原因,还有种可能是因为个性。

这种个性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基因遗传,或者变异。

有些人,天生就是高敏感,比一般人更关注周围环境,做事优柔寡断。反之,有人则不会注重太多细节,会显得当断则断。

很难说这两种个性谁好谁坏,在我看来,个性无所谓好坏,他只是一个人的特点。

比如敏感的人更富有同情心,也更富有创造力,他们小心谨慎,较少犯错,但他们在遇到复杂情况时会变得不知所措。

与这种特质伴随而来的,就是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和周边的环境格外在意,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自己的情绪也跟着起伏,会出现玻璃心的现象。

比如,有的孩子会因为同学不跟自己玩、会因为小朋友一句无心之语,或者因为父母的一个眼神而变得情绪低落。

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小事放大化、严重化,内心更容易受伤,结果成了玻璃心。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需要留意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倾向,父母适当引导,及时安抚,但要记住,千万不要给孩子贴“玻璃心”的标签,否则真的会成玻璃心。

正确地自我认知,以及正确面对别人的评价,这不仅是小孩要学习的,也是很多大人需要提升的。

大人做好了,才能去引导孩子。

当孩子因为别人的言行感到受伤时,父母可以帮他分析:

别人的言行合理吗?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

这样的分析,可以有效帮助孩子,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评价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拒绝是可以的、什么样的言论是可以不用放在心上的。

越是“玻璃心”的孩子,越需要父母有一颗“平常心”。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管见参考》视频号

更新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