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何所欢,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写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识。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这种现象:

身边那些喜欢“说教”,“好为人师”的人,往往都不怎么讨喜。

表面上大家对他客客气气,可实际上,并没有几个人把他当朋友。

你越是说教,别人越难接受。

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无法接受被他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观念和决定。

男女交往时,女生最讨厌男朋友给自己讲道理。

男生越是讲道理,女生就越生气;久而久之,男生失去了耐心,女生对他失去了感情。

朋友相处时,你越讲道理,朋友面对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当朋友跟你抱怨,跟你分享一些糟糕的事情,他需要的不过是你跟他同仇敌忾,需要你安慰他,仅此而已。

道理每个人都懂,别人需要的是你的共情,而不是你搬出一些“大是大非”的道理。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01

与人相处,为什么不要“说教”?

第一:你的“说教”,在对方眼中就像在“挑刺”

在不同的人眼里,说教有不同的含义。

跟自恋者交流,你的说教会被他们认为:“你对我有所不满,你看我不顺眼,你对我有看法。”

跟自卑者交流,你的说教会让他觉得:“你在瞧不起我,你心中很厌烦我。”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说教的形式,更不喜欢听着对方颐指气使,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跟自己交流。

比如:

两个人正在下棋,周围的人都十分安静,这个时候你走过去针对两个人指指点点。

“你不应该这样走,你该走这一步。”

都说“观棋者不语”,不仅是这种行为让别人厌烦,还因为你说教的方式,在他人眼中就像“挑衅”。

这让我想到了网上的段子:“你瞅啥”“瞅你咋地”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第二:“说教”在对方眼中,就等同于“拒绝”

没有人喜欢被你说教,更没有人希望自己常常处于被他人掌控的局面下。

除非,你是一个智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人脉和财富。

你与对方之间的关系,是他仰视你,尊重你,敬仰你,愿意听从你的经验和教训。

除此之外,任何关系的相处,你的说教都会对你们的感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说教,在别人眼中的潜台词是:

“我不喜欢这样的你,你应该按照我的要求,按照我的说法去生活。”

你希望自己被别人掌控人生吗?

恐怕你也不希望如此吧。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第三:“说教”,是一种降低他人自尊的行为

举个例子:

你跟对方是朋友,但在一场饭局上,你当众对他进行批评,认为他做得不够好。

并且,你还拿自己的经验和道理去教训他,试图让他听从你,信服你。

这个时候,他表面对你客客气气,实际上他心中已经对你产生了不少怨言。

为什么?

因为你当众对他说教,无疑是降低他自尊感的行为。

比如说:

有人喜欢抽烟喝酒,你偏偏跟他说:“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赶紧戒了吧。”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不好吗?

一家人吃饭,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吃饭的碗。

这个时候,父母就开始了说教:“你也太不小心了,就不能注意一下吗?”

难道孩子不想注意吗?难道孩子想把碗打碎吗?

这些说教,就是典型的“降低对方自尊感”的行为。

换句话说:

不要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他人的问题。

多一些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如此说教对方。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02

如何改变“说教”的行为?

第一:和而不同,接纳彼此的缺点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

在你的人生观念里,你认为人就应该学习,工作,努力奋斗才能收获好的人生。

但在他的观念里,他就喜欢安稳的生活,不愿意过度打拼,只愿意享受当下。

这就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对立,你们谁也无法说服谁。

倘若你偏要说教对方,说他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那就是你自找没趣。

你说服不了他,他也会厌烦你的说教,这是双输的社交模式。

因此,与人相处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加在对方身上。

你不是他,不会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他也不是你,不愿意接受你的经验。

想要维系平稳的关系,就不要勉强他人。

接纳彼此的不同,接纳彼此的缺点,你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第二:亲密关系相处,以身作则永远比说教有用

大家都在说“内卷”。

其实内卷的本质,就是环境影响人。

在《孔子家语》书中,有一段话这样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常跟品行高尚的人相处,就像沐浴在布满芝兰的屋子里,时间久了即便闻不到香味,你身上也已经充满了香味。

跟品行差的人在一起,就像处于卖海鲜的地方,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但你身上已经拥有了这种特质。

跟什么样的人相处,时间久了,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而你习惯用什么方式,什么情绪,什么样的姿态生活,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会模仿你,逐渐与你相似。

就像“夫妻相”,就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会受到彼此影响的。

所以说,你想要对方变成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变成这个样子。

父母想要孩子看书,自己却每天跟朋友外出喝酒聚会,孩子可能会养成好习惯吗?

男人每天骂骂咧咧,没有耐心,还想要妻子温柔善良,可能吗?

说教没用,以身作则才能影响他人。

与人相处时,喜欢“说教”的行为,很不讨喜

今日话题:

你遇到过喜欢“说教”的人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