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美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惯性愚蠢 ”。

所谓“习惯性愚蠢”便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外部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继而缺乏自信心并逐渐陷入一种无能感的状态。

被无能感笼罩了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笨”,遇到事情不愿努力争取,抱着“我再努力也没改变不了什么”的心态,消极度日。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在造成孩子“习惯性愚蠢”的外部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也最深。

尤其是父母一些不经意的做法和坏习惯,就像是给孩子“套”了一个罩子,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来越笨”的境地。

01

那么,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哪些行为或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1.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时在我们着急生气的时候,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或者“你是猪脑袋吗?”

孩子年龄尚小,无法辨知父母骂其“笨”的背后用意,只会真的以为自己很“笨”。

况且,大量负面评价或暗示类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心理蒙上阴影。

如果这句话成了家长的口头禅,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自信、呆头呆脑的笨孩子可能真的会诞生。

2.强迫孩子盲目服从

强迫孩子盲目服从也是许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根源还是我们灵魂深处家长专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们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却做出了不尊重孩子、违背孩子意愿,甚至伤害孩子的事情,比如我们常常强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长认为重要的事情。

强迫孩子盲目服从,不但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也剥夺了孩子分析、思考、判断、选择的能力。

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个满身耳朵,却没有脑袋的孩子。

3.经常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会问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

对于这些可贵的表现,有的家长能因势利导,从而培养了孩子爱发问、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进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但也有部分家长,他们很烦孩子的问题,很怕孩子的提问,对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往往报以冷漠的拒绝或无情的打击。

“你怎么这么多话这么多问题,少问些问题好不好?”

“你问的问题多傻!”

“你的想法多可笑!”

“快别这样,人家知道会笑你的。”

就这样,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渴望、充满好奇的孩子,渐渐变成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求进步、循规蹈矩、缺乏热情、缺乏创新精神、平静而平庸的人。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好奇心的丧失。

所以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千万千万!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4.放大孩子的缺点

很多家长会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甚至无限放大。

可能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这样做只会挫伤孩子、打击孩子、不断地强化孩子对自己缺点的认同感,甚至激起孩子 “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

比如一个胆小、见了生人不爱说话的孩子,家长不是鼓励他大方、勇敢的喊人,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说:“我这孩子胆小,不爱说话。”

家长已经给孩子下结论了,孩子又怎么会主动开口说话?

还有的家长不停地说自己的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时间一长,孩子真的不爱学习了。

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了。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不足,这样能收获一个自信、聪明的孩子。

5.经常拿孩子做比较

拿孩子做比较,是大多数父母会犯的通病。

“你看隔壁xx,学习多努力,成绩多好......”

“整天就知道玩,你怎么不学学xx......”

经常与优秀孩子作比较,会令自家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并在潜意识里认为“我就是这么没用!”“爸爸妈妈都嫌弃我”的消极心态。

长此以往,再优秀的孩子都会陷入“习惯性愚蠢”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6.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随意性很强,没有原则、没有规矩,或者仅凭父母一时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

尤其在隔辈大家庭中,最易出现规矩不一致的情况。

倘若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遭到处罚,有时得到表扬,有时则任由他去,不仅会让孩子分不清行为的对与错,还会养成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无赖习气。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教育也不能例外。

7.乱用物质奖励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爸爸奖励了他100元钱;第二次孩子拿着90分的试卷,妈妈奖励了他90元钱;第三次孩子拿着88分的试卷,奶奶奖励了他88元钱;第四次,孩子拿着50分的试卷,向爷爷要50元钱的奖励,却遭到了全家人的责骂。

这幅漫画很好地讽刺了乱用奖励的恶果。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有些家庭,为了激励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实现别的什么目标,就采取物质奖励的办法。

“如果你xx样,爸爸就给你xx奖励”。

“下次考试拿第一,妈妈给你买一个最新的玩具”。

但这么做并不明智。

乱用奖励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孩子学习不是为提高自己,而是为了物质奖励。

一旦孩子不需要这些奖励的时候,TA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8.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五岁的呦呦和乐乐在生活区里玩“打扫”的游戏。呦呦说:“你看,我学会扫地了!”站在一旁的乐乐马上摇头说:“我妈妈说我太小,不会扫地,也不用我帮她扫!”

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乐乐把尝试和挑战新事物的机会统统拒之门外。

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做某些事情很正常。

但过度保护,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还会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没有生活独立能力,凡事依赖父母、缩手缩脚的孩子。

只要孩子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唯有如此,孩子的自理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才能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9.掩盖、纵容孩子的错误

俗话说,小错不纠,大错必犯。

犯错是孩子的共性和权利。但是,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对于孩子的错误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采取掩饰。

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千万别让你的纵容剥夺了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10.在孩子面前争吵

家庭生活琐碎复杂,夫妻之间吵架在所难免。

但父母当着孩子面争吵,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心理虐待”。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上海市儿童协会曾对1000余名未成年人做了一项心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达到31.68%,比离婚家庭的比例高出3.35%。

吵架比离婚对孩子的心理伤害还严重!

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自我价值感低,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

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千万、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吵架。

为人父母,我们需时刻牢记的一点是:你是孩子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和最坚实的精神支柱。

打不是爱,骂也不是爱,唯有时刻发自内心的赞赏与肯定,才是最滋养孩子的爱。

以聪明的方式爱孩子,我们才能收获一个更加聪明的孩子。

02

孩子的八个生活坏习惯也会让孩子变笨!

八大生活坏习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如果孩子的这些坏习惯长期不改,可是很容易变笨的哦!这八大致命的坏习惯都有什么呢?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家长们应该如何帮他改正呢?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一:甜食吃太多儿童智商较低

小孩子最喜欢吃甜食了,不听话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习惯性地用糖果、蛋糕等甜食来哄孩子,却没意识到,这样其实培养了孩子吃甜食的习惯。但是,很多吃甜食过量的孩子往往智商较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的脑部发育离不开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日常三餐来摄入的,而过多的甜食会损害孩子的胃口,降低食欲,孩子不愿意吃饭,摄入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变少了,就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生活中,家长们应该控制好孩子吃甜食的量,尽量用钙片、水果等营养含量较高的事物来代替甜食,慢慢地帮孩子改掉爱吃甜食的坏习惯。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二:进食过饱让大脑供血减少

家长们总会给孩子设定饭量,要求孩子一定要把饭吃完,就算孩子不愿意吃了,还是会想尽办法哄骗孩子把饭吃完。但是孩子的饭量真的有这么大吗?把孩子的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可不一定有利于他的身体发育哟!

有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在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小物质很容易导致大脑动脉硬化,供血减少而出现大脑早衰、智力减退的现象。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爸爸妈妈可以稍微放松一点,让孩子自己觉得吃饭的多少。也不用过分担心孩子的营养,只要妈妈三餐的蔬菜搭配合理,做一些孩子喜欢吃的菜,他自然就会高高兴兴地吃饭了。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三:忽略早餐导致大脑营养供应不足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上课迟到而来不及吃早餐,饿着肚子上学,可是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的哦!据研究,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甚至是不吃早餐的孩子情绪和精力下降会相对较快。

因为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的供给量,容易导致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所以长期不吃早餐不利于大脑的发育,导致孩子变笨。

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妈妈们应该用心的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营养师推荐儿童早餐需要的9种食物:番茄、玉米、蘑菇、鸡蓉、土豆、胡萝卜、苹果、香蕉、面包,妈妈可以进行搭配,让孩子爱上吃早餐,保证孩子的智力发育。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四:少言寡语让孩子脑子变慢

语言表达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让大脑活跃起来,如果孩子长期不说话,习惯了少言寡语,大脑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运转和发育的话,容易变得迟钝,影响智力的发展。

因为负责语言的中枢是在大脑中的,孩子在说话时大脑也会跟着运转,这样就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

生活中,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说话,让孩子讲述一下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或者给爸爸妈妈讲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通过思考来促进大脑的运转。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五:身体患病时坚持学习会造成大脑损害

一些父母把学习看得太重,就算孩子生病也要求孩子坚持上学,生怕他落下功课等。但是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坚持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会降低,还容易造成大脑的损害。

在孩子身体不适或者生病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和大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修复,并多补充一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把病毒赶走了,才有健康的身体继续学习呀。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六:不愿动脑加速退化

锻炼孩子大脑的最佳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多思考,只有在思考的时候大脑才会大量地运转,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反之,如果孩子长期不愿动脑,什么事情都不想的话,可是很容易加速大脑退化,原本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得笨笨的。

如果孩子懒得动脑筋,爸爸妈妈可要重视了,要多鼓励他思考问题,比如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脑筋急转弯,或者教孩子下棋、拼图等等,可以跟孩子比赛,看谁做得更好,这样孩子会更有热情地在玩耍中思考起来。

鼓励孩子从小就多思考,不仅可以避免大脑退化,而且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受益终生呢!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七:单调环境下生长的婴儿,智力发育迟钝3个月

每个家庭都有特殊的氛围,一些家庭每天都说说笑笑的,十分热闹,但也有一些家长的性格比较安静,所以家里的气氛也会变得单调。但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可是很容易影响到他的智力发育的哦!

原本聪明的孩子,为啥越来越“笨”了?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在过于单调、缺乏刺激的环境下生长的婴儿,智力发育要迟钝3个月。如果家里的氛围总是一层不变,宝宝的大脑缺少了必要的刺激,长时间无法接触到新事物,就会缺乏智力发育的动力。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爸爸妈妈可以多利用光线、颜色、音乐等来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打开窗让室内变得亮堂起来,给孩子买一些色彩丰富的衣服和玩具,在孩子睡觉前为他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等等,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变笨的坏习惯八:睡眠不足影响发育

充足的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大脑经过了一天的运转,需要靠睡眠来做好调整,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影响智力的发育。

而且儿童时期的睡眠中,不仅大脑得到休息,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在睡眠中得到发育,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所以孩子睡眠不足,可是会直接影响今后的发育、智力和学习,甚至形成多动、好斗、易怒等不好的性格呢。

为了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爸爸妈妈应该帮孩子做好计划,规定好每天晚上几点就要准时睡觉,而且睡前而已给孩子放一小段催眠曲,舒缓孩子的情绪,让他放松地入睡。孩子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健康更聪明地成长!

了解了让孩子变笨的八大坏习惯之后,家长们可要用心地观察家里孩子的生活哟,如果发现有类似的坏习惯,就把握机会耐心地帮孩子改正。孩子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发育,长成聪明能干的好孩子。

▍文章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