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样和孩子相处》:与孩子的相处中,光父母单方面的放手是不够的

“父母是孩子的大本营,只有大本营足够丰富、稳定,孩子才可能从这里出发,去往更远的地方。”

这句让人深思的话来自《这样和孩子相处》,作者是刘颋颋。

很多父母都陷入了用知识和技巧养育孩子就可以的误区中,但真正跟孩子相处,尤其是矛盾爆发时,学过的沟通方法全忘了,说了很多伤害孩子的话,事后又后悔自责;

也有很多人努力做自己童年时憧憬的父母,却忘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发展轨迹,自己也有独特的性格、家庭与关系模式;

作为父母总是发现孩子有很多问题,却忽略了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很多父母都想努力培养孩子更多的技能,却忘了亲子关系的核心——陪孩子一起欢笑和成长……

《这样和孩子相处》:与孩子的相处中,光父母单方面的放手是不够的

从父母身上探索解锁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都陷入了用“知识和技巧养育孩子就可以的误区”这是本书中简介中的第一句。

当父母成为父母之前,也经历过儿时、青春期、以及美好的爱情,和步入婚姻畅享美好生活的期待,为何在成为父母,尤其母亲后,就变成了,忘记自我飞翔,在孩子身边不断施加压力的可怕大人。

这也是作者本人写书的原因,因为这缘于直观的事实:

她来自教师世家,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并且她的家族中有多位教师,按说教书育人,会更懂得教育孩子,但也有一些教师反而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过度控制甚至逼迫,严重压缩孩子的心灵空间。

其实也是因为自己的内心被压缩了。

书中举例一位母亲,觉得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糟糕的,而自己走在钢丝上,一边是刀山火海,一边是悬崖,在不断保持平衡中不断瓦解。

直到当自己认识到生活中的压抑,接受了一年的心理咨询后,开始看开身边的人和事,才发现家人和周围人的美好,坚定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这也说明,身为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尤其母亲占据最大,最容易在带娃的过程中自己内心崩溃。

从孩子身上无法快速得到优良的方式,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先寻找优化生活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家庭和自己的世界,不至于陷入无法自拔的悲伤中。

《这样和孩子相处》:与孩子的相处中,光父母单方面的放手是不够的

父母内在空间质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空间

《这样和孩子相处》里有这样一句话:

“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内在空间质量直接决定了他们为孩子提供了怎样的成长空间。”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的内在状态即空间,会影响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父母的内在状态如果是焦虑的,过于紧绷的,那么她对孩子的要求也必然是很高的,这样在高压高标准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也会趋向追求完美注意,对自己要求极高。

这类孩子其实也是承受了父母的焦虑,父母把自己的焦虑也转嫁给了孩子,孩子在父母这里感受到的也是压力,而不是放松和快乐。

很多家庭在发生了冲突与矛盾时,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往往都会陷在愤怒和失望的情绪中。

而很少对对方有好奇与兴趣:那一刻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一刻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要敲开对方的心门,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带着温和的,不带有侵入性的好奇心。

而“好奇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抛开对错好坏的评价,只是去看一看发生了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所以,我们首先整理好自己的大房间,才能真正改善孩子所处的小房间。那么,足够好的成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

第一,建立与外界环境清晰的界限和灵活的联系。

我们可以将那些会伤害自己或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坚定地拒绝在门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我们有足够的攻击性可以保护自己、保护家庭、保护孩子,与外界建立清晰的界限。

第二,建立温暖的内在空间,确保界限清晰。

在一个家庭空间中,不仅要关注温暖、爱、保护和支持,也要关注家庭关系内部的界限。在一个成年人的内在空间里,良好的界限感是保护和维持生命力的保障。

第三,寻找生活的乐趣。

作为父母首先要聚焦于自己的个人发展,将自己的内在空间建立成为一个独立、有生命力、界限清晰且非常有趣的空间,不断追求自我的变化与成熟。

比如学习话剧、读书、画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因为只有我们有了一个成熟而稳定的内在空间,才能够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育空间。

罗莎琳·德卡斯奥说:

“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

只有父母的内在状态是放松和自信的,孩子的成长才会真正地发生,而不是受阻,要改变和影响孩子,父母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内在空间和状态。

《这样和孩子相处》:与孩子的相处中,光父母单方面的放手是不够的

整理与归纳出合理空间,收纳彼此的情感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基础。

同时能够为这个关系建立稳定的边界和规则,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基础,最重要也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共情孩子。

我们生活在多种空间中,住宅、公司、车里等等,都有属于我们物品和情感的空间,存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比昂的一位患者曾对他说:“我不能容纳这些东西”这句话也让比昂刻在心里,于是提出了:“容纳与被容纳者是精神分析的元素之一”的重要概念。

比昂也提出:

“爱的模式存在于妈妈和婴儿的关系中,他们都能通过容纳和被容纳的体验共同成长。”

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与需要,当孩子完全有能力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时候,父母只需要跟随孩子的引领就可以了,但是当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父母也要能够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适度的引领孩子的情绪。

与孩子的分享空间,需要父母对孩子保持好奇心,并专注孩子的分享,对他们的分享使用描述性语言而非评价,因为任何评价性的语言,都会在无形中把成年人的价值观带入到孩子的世界。

而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会不断地修正自己,以符合父母的价值观。

我们在家庭中也可以和孩子建立一个分享空间,在这个分享空间里,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可以和孩子有很多交流,在这个分享空间里,我们将有机会深入的了解孩子,也会让孩子更亲密的靠近我们。

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这样一个分享的空间,同样可以把这个空间用于和其他成年人建立关系,也一定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有促进作用。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建立规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应始终保持自己的稳定与权威。

面对规则,孩子一定会产生抗拒,此时就需要父母沉稳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和负面情绪,坚守自己的立场。

要切身体会,不要讲大道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不依赖于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方式说,以及做了什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在潜意识层面上的沟通与互动。

做父母的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且有趣,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和引领。

作为父母,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随时关注孩子在生理方面、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兴趣爱好、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发展不断调整规则与界限、沟通方式等。

引导他们承担更多家务,适当照顾别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发展出责任感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这样和孩子相处》:与孩子的相处中,光父母单方面的放手是不够的

写在最后

成长空间,告诉父母要正确爱孩子,也要正确爱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共情空间里,父母把握情绪这个度,不要用语言暴力、情感暴力和家暴孩子;

分享空间中,父母需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孩子的故事,互相分享他成长中的喜悦。

掌握了这三点,做优秀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对于孩子,有段话是这样描写的:

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们同行一段……

于是,告诫自己:换个方式去爱孩子!

只要她健康,快乐,平安, 足矣…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有读者评论《这样和孩子相处》是一本心理视角的书,也有人说是一本解读自己的书,每个人心中都有成长中的儿时影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简介。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要只顾着修炼孩子,自我修行也是,共同成长才能达到彼此都满意的状态。

看完这篇文章,也祝愿陷入迷茫与教育愤怒中的家长可以平息一些情绪,长路漫漫,孩子的发展也需要父母的理解。

点个「在看」,愿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