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很多家长或许都知道建立规则的重要性,甚至尝试过建立规则,但让人苦恼的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孩子根本不愿意遵守,甚至出现明明和孩子约定好了规则,孩子还是违反的现象,规则形同虚设。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图片源于《不要小看我》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有哪些原因绊住了孩子在遵守规则的路上成为好孩子的脚步?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不遵守规则原因主要有3点:

1.学龄前孩子处在自我中心道德阶段,无法脱离自我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谓自我中心的道德,是指2-5岁的幼儿在接受外界的道德准则时,不顾规则的具体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执行规则,不能把自己和他人的环境区分开来,常把自己想的加在成人或者同伴的身上,或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自身的延伸。

也就是说,当想法和现有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此刻学龄前的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就是大家的选择。

对此,皮亚杰曾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两个男孩给妈妈买生日礼物,7岁的哥哥挑选了一串珍珠,但3岁的弟弟挑选了一辆玩具汽车,弟弟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包好礼物,等待着妈妈的欢喜和表扬。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这并不是弟弟“自私”,而是处在自我中心道德阶段的弟弟,还无法意识到妈妈与自己的兴趣是不同的,他认为自己喜欢的,妈妈应该也会喜欢。

2.孩子对情绪和规则关系的理解还不完整

在幼儿眼中,快乐、开心源于愿望的满足,不开心是因为想要的没有得到,儿童对这一关系理解的转变发生在4-7岁之间。

而7岁以下的孩子很难认识到,为了遵守规则而抑制自己的愿望也可以体验到开心快乐,而违反规定去得到想要的东西会让心里不好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发现,与4岁、5岁儿童相比,7岁儿童在涉及道德的情境下,更能将遵守规则与积极情绪相联系。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换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认识到情绪的好坏不仅与是否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关,还和遵守规则与事情后果相联系。

如果孩子被更多地引导去思考规则、违反规则后的不良后果和可能面临的惩罚时, 较多4岁和5岁的儿童也能将遵守规则与积极感受,违反规则与消极感受联系起来。

另外,年长的儿童也常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妥协都是好的,如果父母、老师等权威提出的要求会带来消极体验,甚至破坏自我意识或自我认同,那么违反规则可能是一件好事。

3.孩子没认可规则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落脚点是促进规则意识的内化。

皮亚杰认为,“种种的规则体系构成了道德,而道德的实质或者说成熟的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也就是说,幼儿的道德行为不仅包括表现出来的外部部分,还包括内部部分,幼儿不仅要在行为上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还要在内心有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但对我们成人来说习以为常、很好理解的规则,对孩子尤其是低龄宝宝来说,理解起来并非易事。他们不清楚规则的意义,也不知道违反规则会带来什么后果,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挑战去了解、认可规则。

好比孩子天冷不愿穿厚衣服,任凭你怎么解释,孩子就是不想穿,但当他不穿厚衣服出门,身体感受到的寒冷及感冒带来的不适感会指引他去思考:妈妈的建议是不是对的。

只有当孩子真正地接受一个规则并形成了规则意识,他才能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要求。他从内心开始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遵守规则的好处,情感上认同规则,并自愿做出遵守规则的行为。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孩子不遵守规则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孩子反抗哭闹时轻易妥协,规则朝令夕改

很多家庭在执行规则时,很容易因孩子的哭闹、撒娇、发脾气而心软妥协,使得制定好的规则,常常执行不了多久便不了了之,成了一纸空文。

这让我想起了《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的做法。

有一次,感冒还没好的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马雅舒一开始不同意,米娅直接躺在地上,哭闹耍赖,无奈的马雅舒,只能去给孩子买冰淇淋。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马雅舒一开始也是拒绝,孩子们先是又哭又喊,见不起效,又改成了撒娇,“妈妈,求求你了”。马雅舒马上就妥协了,拿出了面包。

这样的戏码,时常在他们家上演,孩子瞧准了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一定会心软退让。连她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马雅舒知道规则是什么,但每次孩子一哭她就妥协。如此,孩子越来越爱讲条件,规则失去了效力,次数多了,孩子会觉得只要自己闹的够厉害,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也就越来越不愿意遵守。

爱和规则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似乎不可兼容,毕竟建立规则就意味着要对孩子Sayno,但要知道的是,爱和规则并不冲突,有原则的爱,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家长是不良的示范榜样

规则应该是所有人都应共同遵守的规定,在家庭里,也应该是全家人都应共同遵守的。

然而,绝大部分父母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总把自己当成规则的制定者,而非共同执行者。

比如: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通宵熬夜打游戏;

不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拿着手机刷个不停;

一边跟孩子说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却带着孩子闯红灯;

……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以父母为“镜”,吸收好的行为,也吸收不好的行为。当孩子发现父母没有遵守规则时,他也会开始轻视规则,且他会模仿父母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话也会在孩子心里失去力量。

因此,让孩子遵守规则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人拥有规则意识、清晰规则并遵守规则。

3.依靠自己的情绪立规则

还有的家长虽建立了规则,但心情好的时候就随意更改,由着孩子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改规则或者立新的规则。

孩子,明明说好的规则,为什么你不愿意遵守?

规则不具有一致性,且过程缺乏持续性,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在孩子还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之前,规则就已经失去了约束力,又如何能让孩子遵守规则呢?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原因,当和孩子制定了规则孩子却转头不认时,我们不妨觉察行为背后的原因,有意识地学习并练习与儿童共同遵守规则、内化规则,才能帮助孩子建构起真正的规则意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