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真的那么美好?鲁迅先生笔下,纪念过的9位年轻人

最近,老有人拿鲁迅先生的文章说事。比如《拿破仑与隋那》里的句子“杀人者在破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无花的蔷薇二》里“墨写的谎言,决掩饰不住血写的事实”。他们摘出这些句子,想来“证明”什么。

民国真的那么美好?鲁迅先生笔下,纪念过的9位年轻人

鲁迅先生

于是,我又拿起《鲁迅全集》,读了一些文章。读到鲁迅先生《韦素园墓记》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鲁迅先生笔下,写过多少文章纪念离世的年轻人?于是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竟然有九位。

鲁迅先生的《哭范爱农》,是为了悼念范爱农(1883-1912)而写的诗。我们都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为了纪念刘和珍(1904—1926)。同样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是纪念白莽(1910—1931)、柔石(1902—1931)、冯铿(1907—1931)、李伟森(1903—1931)和胡也频(1903—1931)。

民国真的那么美好?鲁迅先生笔下,纪念过的9位年轻人

刘和珍

鲁迅先生写过《韦素园墓记》和《忆韦素园君》,都是为了纪念韦素园(1902—1932)。《悼杨铨》是为了悼念杨铨(1893—1933),《忆刘半农君》是为了纪念刘半农(1891—1934)。

我们看看,这些人年纪最大的只有43岁(刘半农),最小的只有21岁(白莽)。这些年轻人的离世,无疑给鲁迅先生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因此,他在《记念刘和珍君》里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白莽

这仅仅是和鲁迅先生交往深厚的年轻人,还有多少年轻人,跟他们一样,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了呢?但是,就是这样的时代,现在却总有一种声音,说民国有多么多么好。浪漫、自由、风情、独立、情调,这些词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用来形容民国。

给人的感觉,就是那时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如在天堂一般。他们看不见衣不蔽体,他们看不见食不果腹,他们看不见血流成河,他们看不见山河破碎。他们只看见“风情”,只看见“情调”,还有“浪漫”。

民国真的那么美好?鲁迅先生笔下,纪念过的9位年轻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得某位“著名诗人”,更是出了一本诗画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这本诗画集“女主角多是一袭旗袍,风姿绰约,古典美与现代感并重。”还有人给这本诗画集题词“诗画双美,蕙质侠心”。

民国真的那么美好?鲁迅先生笔下,纪念过的9位年轻人

民国就真的那么美好?他们就听不见鲁迅先生的呐喊?他们就看不见鲜红的血液?确实,这些他们都听不见也看不见,只是闻到了“花香很近”,只是看到了“儿女情长”。他们“步履轻盈而优雅”,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结尾说,“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但现在看来,鲁迅先生可能错了。没有人记起他们了,也没有人再说他们了。

民国真的那么美好?鲁迅先生笔下,纪念过的9位年轻人

人们已经将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而且向往起那个时候来了。但我有点想不明白,在那个那么多年轻人流血的时代,还有什么值得向往的?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甚至命都保不住,哪来的“优雅”,哪来的“儿女情长”?

鲁迅先生“忘却”是为了纪念,而我们这些人忘却,那就是真的忘却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