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明明告诉孩子不许一边吃饭一边玩,孩子就是听不见。

明明反复提醒孩子写作业要坐直,一扭头孩子又趴下了。

你让孩子收拾玩具,他置若罔闻。

你让他不要挑食,他还是这不吃,那不吃。

家长们对此很抓狂“为啥我天天提醒,孩子还是反复犯错?这是在故意气我吗?”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我们搞清楚孩子的行为之前,请您先和我做一个实验。

现在,请您闭上眼睛。要注意!您不要去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千万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一定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5分钟之后,告诉我你的脑海里想的是什么?

是不是一直有一头粉红色的大象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粉色大象”效应。

加州大学语言系教授乔治 莱考夫,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请你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请你千万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拜托你不要再想那粉红色的大象了!”

然而,学生们发现,老师越是这样说,自己越是不由自主地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越不让你想什么, 你的大脑就会越想什么。所以,当你反复提醒孩子“不许!”“不行!”“不可以!”的时候,孩子就会不受控制地去想、去做你不让他做的事情。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父母在反复提醒孩子的时候,往往带着否定和指责的语气,我们不断提醒孩子,“你做得不好”“你做的这个是错误的”。

于是,孩子的大脑中,就在不断重复这些负面的内容,甚至不由自主地去重复这些错误的行为和动作。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孩子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别把盘子打了。”孩子想“是的,我会打碎盘子”甚至会涌现出打碎盘子的画面;

孩子挑食,妈妈批评他时,孩子就会想“是的,这个我也不喜欢吃,那个我也不喜欢吃,我就是一个挑食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贴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后,他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致。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其实就是“粉红色的大象”在作祟。“粉红色的大象”一遍又一遍出现在孩子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最终内化成孩子思想的一部分,成为了孩子的人格。

孩子越来越糟,家长越来越抓狂。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粉红色的大象”可以形成负面效应,也可以起到正面的影响,如果想让孩子真的有所改变,聪明的家长可以这样做。

多表扬孩子

香港女孩叶礽僖13岁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小的CEO。她研发的语言学习APP,在创业比赛中拿下了冠军。

叶礽僖说,她最感激的是父母的支持和信任。而妈妈也回应“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什么都让她去做,放手让她去做。”

心理学家说,孩子对成年人的需求无非是被激励、被承认,肯定和积极回应。

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的认可和鼓励,就是一只充满正能量的“

粉红色的大象”,它是孩子成长最坚固的力量,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定。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我们总是批评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对,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有没有教过孩子应该怎么做?

当你对孩子怒吼,“你怎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你希望的是孩子能将房间打扫干净,但是孩子的心里只会想“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表现出来的就是让你生气的样子:呆滞,慌乱,甚至无动于衷。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说“房间这么乱,我们一起打扫吧!”然后明确地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收拾玩具,如何给玩具分类,如何扫地擦桌子等等。

只有孩子明白了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之后,以后父母再发出指令,孩子才不会不知所措,而是愉快地接受并行动起来。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教育孩子,我们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将孩子的无反应,不行动当做是他们的不听话和反抗的表现。

而是要从内部找原因,挖出根源,真正去认识孩子,理解孩子;换个方法,换个角度,用更符合孩子心理成长的方法,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为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就是不改?“粉红色大象”在作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