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同样是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来抚养和教育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又懂事,自己家的孩子调皮又顽劣?

这相信是大部分家长,为之感到烦恼和困惑的事情。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01

孩子需要关爱,就像是作为宠物的小狗小猫也需要主人适当的陪伴、抚摸和逗玩。但作为智慧生灵的孩子,显然会有更多的需求和意愿。

很多父母会觉得,我照顾孩子吃饱穿暖,督促孩子背书做题,难道不是尽心的陪伴吗?

实际上,满足孩子的生活所需,这只是最基本的关爱。而除了吃饱穿暖,每个孩子还有沟通、求知和成长的需要。

更关键的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有关孩子情绪和性格的培养。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现在有很多父母,因为平时工作忙,或是需要到远处去打工,就把抚养孩子的责任交代给老人。按理说,父母负责赚钱,老人喜欢孩子也愿意陪伴孩子,应该是最好的教育。

然而现实是,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老人只顾溺爱孩子。

许多爱子心切的父母,非常舍得给孩子花钱,从玩具、漫画,到报补习班、买学区房,可以说家庭的每一次重大投资,几乎都是为了孩子的人生和未来着想。但是倾尽心力地投资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多少,脾气性格还调皮顽劣得让人不堪忍受。

所以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呢?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02

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工作有多辛苦,赚钱有多困难,这些问题在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大抵是无法深刻体会的。但是,孩子能认识和感知到所在家庭的夫妻感情、亲子关系是否和谐。

更何况,如今的孩子频繁接触网络、资讯和数码设备,对于自己的父母感情怎么样是否能够和谐相处,孩子肯定是有属于自己的判断的。而且孩子因为思想幼稚、思维简单,很容易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引申到父母对自己的固执偏见和荒谬看法。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很多父母平时因为工作忙,很少陪在孩子身边,这就使得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如果他很少见到父母正确处理矛盾和争端,对家人也很少和颜悦色,而且说话做事总是出尔反尔、从不信守承诺。

那么在心灵上“备受打击”的孩子,肯定很难对父母产生尊敬、信任和感恩的情愫,而且会变本加厉地“消化”为己用,使得童年时的心理阴影和情感创伤,即便到了成年后,也依然会有残留和伤痕。

所以说,想要教养出自信快乐的孩子,首先你得反思:

自己家里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到底有没有处理好?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03

由此可见,孩子需要的爱,是以情绪感受为主,而父母应该确立的爱,要从言行举止开始自律。

当夫妻、婆媳和亲子之间发生矛盾和争吵时,不能总觉得自己是百分百正确,就想着让其他人听自己的,对方但凡表现出不愿意或不想听的态度,自己就会心态炸裂,不但口气越来越重,还动辄出口伤人、大打出手。

在如此喜怒无常、不讲原则的教育下,孩子的心里,自然是难言快乐、痛苦抑郁的。

还有些父母,一旦看到妻子或孩子有什么习惯不太好,却从来不会心平气和地劝导,总是一看到家人做错了事情就暴跳如雷,以为自己的“应激反应”越强烈,家人就会更重视,孩子就会更听话。

但实际上,越是暴躁、冲动和易怒的教育,越会让孩子的性格秉性变得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如果偶然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换来犹如狂风暴雨一般的打骂责罚,还有哪一个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去不断尝试和努力呢?

一个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所以说,如果自己家孩子总是遇事退缩、犹豫怯懦,那么诸位父母首先应该反省自己,在家里是否总是对孩子求全责备、打骂责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总之,每一个家庭就像是一个本该亲密协作、沟通友爱,拥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和家人相处时没有团队意识,总是喜欢在家里争论出你对我错、你赢我输,或是干脆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做一个不闻不问的“甩手掌柜”,那么孩子的教育,自然会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不管孩子在家里、在学校犯了什么错,家庭都应该是一个宽容、理智和开明的“抚慰站”,让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陪伴、关爱和安慰,而不是一说错就挨骂、一做错就挨打、一写错就受罚的“训诫所”。

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父母陪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