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前言:无论子女成长到什么年纪,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现在社会越来越进步,虽不至于“儿行千里母担忧”,但孩子在外读书、工作,作为家长也是会担心。好在现在的信息沟通很便捷,视频、文字都可以及时沟通。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神奇的“群”,群里只有爸妈和自己。建立的初衷是用来沟通,可不知是父母太与时俱进,还是孩子跟不上父母的思想,有些话聊着聊着就跑偏了。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

孩子本来只是单纯地想了解自己的血型,估计问完后,现在在怀疑自己的身份了。恳请爸爸在回复内容的时候,尽量避免下错别字。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这位妈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完全了解的,只是对孩子的行为有点无法掌控。不知道孩子看完之后会不会怀疑人生。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一向比较抠门的妈妈,居然大方地给自己打6万块钱的生活费,这样幸福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可惜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希望下次妈妈打麻将的时候,尽量不要发语音。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有不靠谱的爸妈,也有不靠谱的娃。想问问这个娃:放假回家的时候,不害怕妈妈会揍你么?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自己生的孩子,还是自己最了解的。就是想问问,这位妈妈的心理承受能力怎样做到这么强的,面对如此丑的娃,也能接受。

大学生家长:最害怕月底的突然关心

除了日常的对话,家长最害怕的就是每个月的月底。特别是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在月底的时候会对父母投来特别的关心,这着实让家长有些心慌。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孩子和家长表达“想你了”,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怀疑是缺钱了。很多网友评论:太真实了!看来平时孩子经常用这句话和父母要钱。

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而且大家的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倒不至于给不起孩子的生活费。

但作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鼓励孩子能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方式赚生活费自然是好的。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很多时候,父母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和生活费,不是不愿意给钱,而且担心孩子会把钱乱花,沉迷游戏、娱乐,而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对于大学生生活费的问题,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钱不是万能的:虽然生活中离不开钱,但有些事情是钱解决不了的。孩子读大学已经是成年人了,对于消费要有正确的观念。

在大学中,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不能盲目攀比,形成虚荣心。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父母赚钱不容易:大学期间可以利用兼职赚钱,一方面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赚钱的体验感,知道赚钱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辛苦。

对父母持有感恩之心,对自己有消费的自制力,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花钱有节制:如果零花钱花完了,和父母要了,父母轻松就给了。孩子会对钱没有限制,会过度的花费在娱乐、游戏上。培养对金钱的控制力,也是对个人品格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多理解父母不易

到了大学的年纪,心理越来越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越来越明确、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提高了。对父母多年来为自己的付出也有了些许的感受。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小时候对父母这个话题,没有什么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谈及父母都会感触颇深。通过观察每年各地区的高考状元,大部分都来自贫困家庭。

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难道只有贫困的学生才能学习好吗,并不是。只是他们更早地懂得了父母的不易。

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长远的爱,除了在成长路上提供的衣食住行,还会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深沉的、不擅长表达的。可能是生活的磨难让他们忽略了表达,可能是经济的压力让他们没有精力表达。作为子女不但要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更要保持感恩之心。

父母给与我们生命、物质上的保障,生活中却还是能看到子女把父母告上法庭的案例,他们不理解父母,只是觉得眼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把所有的坏情绪都怪罪在了父母身上。

大学生和父母的日常对话,能有多“离谱”?看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个人观点:一个人的成熟,是从理解父母开始的。我们每个人早晚都会成为父母,“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等到我们都懂了的时候,可能也将要失去父母了。希望更多的子女能早日明白父母的辛苦,学会尊重父母和爱父母。

今日话题:父母对孩子的爱,你有怎样特殊的感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