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父母喜欢言语教育,给孩子讲道理,有的父母喜欢棍棒教育,在孩子不听话时打两下,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真正明白棍棒教育的含义,有的父母进行棍棒教育时蛮不讲理,将孩子当作发泄工具,不清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一顿,目的是为了自己解气,这类教育理念就是错误的。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日本有一部电影《庸才》,住田和母亲一起住着,他有一位好赌成性的父亲,父亲欠了巨额的高利贷,他还时不时回家找妻儿麻烦,经常殴打住田、言语辱骂他,母亲受不了这种生活,离开了住田,他只能一个人承受父亲的殴打以及黑社会的暴力催债,父亲明确表示当初后悔生下住田,父亲的话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被亲人抛弃、被黑社会催债、被殴打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希望,崩溃的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将刀口对准了父亲,结束了父亲的生命。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下来,住田的内心是黑暗的,他找不到自己的希望,其实他也渴望得到爱,父母的这种打骂行为会给他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影响他的一生,可能他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父母的打骂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一、孩子容易出现讨好型人格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同事小周患有轻微的讨好型人格,别人让她帮忙从来不拒绝,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得知了她讨好型人格的来源。

周父周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两人特别希望唯一的女儿可以成才,小时候的小周,只要考试没考好,父亲回来对她就是拳脚相加,母亲让八岁的她学做饭,她做不好,母亲就开始辱骂她,为了不让父亲打自己,母亲骂自己,小周开始讨好父母,她每次学习到半夜两点,早上六点起来给一家人做早餐,就算她这样做了,也没能得到父母的夸奖。

时间长了,小周开始不自觉地讨好每一个人,这成为了她的习惯,后来老师发现小周有一定程度的讨好型人格,父母依旧对她不管不顾,觉得孩子学习最重要。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直到毕业工作脱离了那个家庭,小周才有钱去医院看病,现在她的讨好型人格已经好一些了,但是想要根除却很难。

父母殴打孩子,孩子内心是害怕的,为了不让父母殴打辱骂自己,孩子就有可能会讨好父母,通过讨好父母让父母喜欢自己,成为父母的傀儡,这样的孩子容易患上讨好型人格,不懂的拒绝别人,将自己活的很累。

二、亲子关系容易剑拔弩张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父母经常殴打孩子容易让亲子关系变得剑拔弩张,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有时候父母的殴打辱骂只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他们可能会动手回打父母,辱骂父母,形成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

有的父母经常殴打孩子,孩子成家之后和父母的关系依旧是冷冰冰的,不愿意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后悔都来不及。

三、孩子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经常被父母殴打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他们觉得自己很糟糕,要不然父母不会殴打自己,这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变得畏手畏脚,不敢和别人交往、不敢做一些事情,他们非常自卑,有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自闭症。

从不挨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四、孩子会遗传父母的暴力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学习父母的一些行为,如果父母暴力成性,孩子就有可能学习父母的暴力行为,长大成人后对自己的家人实行家暴行为,很多家暴男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毁了孩子,所以父母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芭比娃娃、奥特曼吗?并不是,孩子最喜欢也最需要的玩具是父母的陪伴,他们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要多陪伴孩子,毕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这样也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