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中国成语千千万,每个都不是随便捏成的,其背后一般都和某段历史故事挂钩,值得探究。有一个不常用、甚至可以说已经可以被淘汰的成语,叫“爱妾换马”, 这个成语一听上去,就让人感觉背后大有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梁简文帝萧纲曾做了一首宫体诗《和人爱妾换马》,以弃妇的角度抒发自己遇到薄情之人,被当做物品一样拿去与人交换的悲惨命运——“谁言似白玉,定是愧青骊”,谁知我这如花似玉的人儿,竟连一匹青黑色的马都不如!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唐代李冗则在《独异志》中讲了一则曹操儿子曹彰的事情,说他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了一匹上好的白色宝马,特别想拥有。于是便设宴邀请白马主人,召来自己的一众美妾,对那马主人说:“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用我的美妾换你的马,你可以自己随便挑一位。

那马主人便挑了一个自己中意的美妾,曹彰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宝马,并将其取名为“白鹘”。

这则故事前面还形容曹彰“风流倜傥”,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人们根本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反而将其视为“潇洒”,对他们来说,妾这样的女子,就好比骏马之类的玩物,都是供他们玩乐的。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在古代,妾的地位低到不可思议,她们是可以通过买卖得来的,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妻为“取”,妾为“纳”,娶妻之财为“聘礼”,纳妾之财为“买妾之资”,所以说妻和妾之间不得僭越,就算是备受男主人宠爱的小妾,也是无法随便上位,取代正妻的。

买妾就算了,古人还会换妾,像上面说的“爱妾换马”之事,也并不少见,历史上就有这样一桩苏轼的轶闻。

虽是一代大文豪,但苏轼也生活在封建时代,身边女性不少,广为人知的,有两任妻子王弗和王闰之,以及一个叫王朝云的小妾,当然,他的妾不止这一个。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历史上广泛流传着苏轼拿小妾换马的故事,是说他曾有一个叫春娘的小妾,被苏轼拿去换了马(还有说她怀着孕),结果春娘不愿意,于是触槐而死。

有许多人听着这个故事,感叹着文人无耻不要脸,说苏轼真是晚节不保了,虽然苏轼的风流韵事不少,然而这件事还真不是苏轼干的。

有记载的苏轼拿妾换马是在明代,钟惺在《名媛诗归》中第一次提出,之后冯梦龙在《情史类略》中也援引了此事,写了“春娘易马”的故事,也是不少人拿来黑苏轼的一段所谓凭证:

坡公又有婢名春娘。公谪黄州,临行,有蒋运使者饯公。公命春娘劝酒。蒋问:“春娘去否?”公曰:“欲还母家。”蒋曰:“我以白马易春娘可乎?”公诺之。

蒋为诗曰:“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闲分付赎蛾眉。虽无金勒嘶明月,却有佳人捧玉卮。”公答诗曰:“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阻,故将红粉换追风。”

春娘敛衽而前曰:“妾闻景公斩厩吏,而晏子谏之;夫子厩焚而不问马,皆贵人贱畜也。学士以人换马,则贵畜贱人矣!”遂口占一绝辞谢,曰:“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下阶触槐而死。公甚惜之。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对话场景都写得特别真实,好像作者真的身临其境见过一样,但其实在明代之前,并没有苏轼此事的相关记载,钟惺是第一个说这件事的人,而让人值得玩味的是,《四库总目提要》评价钟惺的《名媛诗归》是“其间真伪杂出,尤足炫惑后学”。

至于冯梦龙,人家是写小说、编戏曲的,贡献非常大,但论他那些故事中的真实性,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单说他在故事里写春娘说“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句话,其出处是白居易《太行路》中诗句,并不是春娘所作。

如果苏轼能遇上冯梦龙和钟惺,一定会问上一句:我和你们有什么仇什么怨?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有人认为苏轼这件事的原型是唐代李玫写的传奇小说《纂异记》中的内容,里面有一篇《韦鲍生妓》,说是嗜酒成性的鲍生,家里养了很多姬妾,有次鲍生带着两个姬妾出门,遇到表弟韦生,两人就一起喝酒。

期间韦生聊起了某处的骏马,惹得鲍生心痒痒得很想要,然后韦生还给他出主意:“能以人换,任选殊尤”——用人来换,随便你挑。

后来明代文人将这件事安在了苏轼头上,毕竟苏轼名气那么大,这样一引用,文章肯定更能吸引眼球。

虽说苏轼这桩拿妾换马的故事是后人虚构的,但古时候这种“贵马贱人”的事件是真不少,而且相当一部分文人骚客并不觉得这类事情有什么不妥,往往将其当做风流雅事而写进文章。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白居易写“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李白说“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张祜有“一面妖桃千里啼,娇姿骏骨价应齐”……爱妾换马简直成了一种风尚、文学现场,不断被援引。

这种将人当做物品般交易的情况,在古代来说就是男尊女卑的体现。古代礼教森严,两千年的中国道德传统都以男子中心,妾妇的生存之道就是小心谨慎,低三下四,她们的身体自由并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是全看男性的心情喜好做主。

《汇苑》中说:“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就是说,妾在家庭中不过是供男人交接之用,不能算做合法配偶,地位相当低下。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在古人眼中,妾根本没有人格,也不能享受“妻”的待遇,《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这都写进法律了,简直是一日为妾,终身为妾,你可以往下降,但决不能向上冲。她们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还是可交易的那种。

这种观念是整个主流社会都认同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大家的观念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最终认为这就是正确、理所当然的,所以就算是出现了爱妾换马,对古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以此为风流,毕竟“英雄爱宝马”,妾又哪里比得上大丈夫们想要体现的英雄气概呢?

但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男性作者都喜欢用女性视角来创作,那些所谓的闺怨诗,可别以为真是什么女子写的,而几乎都是男性创作的。

他们喜欢站在女性的角度,用一种弃妇心理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写得如何的哀怨,让人心酸。然而换种角度想,这些女性化写作的男性,不就是因为知道了女子们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才如此引用的吗?能写出那样真切哀婉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们了解女子的处境,知道她们悲切的内心世界。

苏轼拿妾换马证明了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三观有多歪,竟把妾当物品

虽然我们总说不能站在今人的角度、拿现今的价值观去看待古人,但爱妾换马这种行为绝对是一种病态的、非人道的现象,是女性也是社会的悲哀,她们是活生生的人,却被视为男性的财产,成为他们的一种享乐文化。

还是鲁迅一针见血:“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具,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