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世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周秉昆那样没出息的孩子

我又被周家的父子情整破防了。

周秉坤因为周父车站临别前的“恶言恶语”3年不理周父,直至他退休回家。

这不禁让我想到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同样是车站临别,朱自清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瞬间理解了父亲的用心。父亲的爱如同深秋暮色中的一座大山,沉默隐忍,如今他年纪大了,父亲的背影里多了一份沧桑,他努力爬上站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让人潸然泪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下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这段描写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在于他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探”、“攀”、“缩”、“倾”来描绘父亲跨越站台的不易。那一刻朱自清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在心里与父亲进行了和解。

人世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周秉昆那样没出息的孩子

可惜不是人人都是朱自清,也不是人人都能读懂父亲的爱。

都是自己的孩子,哪有不疼的呐!秉坤的话确实伤了老父亲的心。

秉坤他自卑,他自知与哥哥姐姐相比,他就是一个没出息的孩子,他也确实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

从小不爱读书,长大了找不到工作,靠哥哥姐姐的关系才混到一份酱油厂的差事,还娶了一个带着拖油瓶没文化的老婆。

可是周父怪过他吗?并没有。周父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不然也不会真心接纳郑娟,也不会由衷感谢秉坤这么多年对家里的付出。

即使秉坤是一个没出息的孩子,他同样爱着秉坤。

秉坤错就错在不该用势力来形容自己的父亲,不该对本就在郝省长家举步维艰的哥哥冷嘲热讽,他因他的自卑伤害了自己的家人。

但是周父就没错吗?他有错!

人世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周秉昆那样没出息的孩子

秉坤有句话真没说错,周父最爱的孩子是周蓉,最疼的孩子是周秉义。

爱是有偏差的,没有哪个父母能做到无差别的爱。其实我很能理解周父,天下父母心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

但是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是周秉昆那样没出息的孩子。

我们自卑敏感懦弱,我们害怕父母把我们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父母的肯定。

秉坤三年不与父亲通信,周父同样不妥协。可是周父又是怎样对自己最爱的孩子周蓉的呢?周蓉当年为了爱情留下一封信便一走了之,周父也气她好几年,可是恨铁不成钢的怒气抵不过对女儿的思念,最终决定去贵州探望女儿。

在周蓉那里,那么霸道又专制的父亲选择了妥协。可是面对周秉昆,周父只是拿出自己父亲的威严,一次次逼迫秉坤认错,秉坤当然不服。

那场激烈的父子对峙,周父一直强调的就是我是你的父亲,所以你不能因为我一件事做得不对就冷落我三年,秉坤则认为父亲无视自己的感受。倔强的父子俩在这场争吵里唇枪舌战,非得争出个是非曲直。

那个坐在床上低着头默默掉泪的秉坤好像孩时的我。

人世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周秉昆那样没出息的孩子

我也曾是一个自卑倔强的小孩,这种性格影响甚至持续到我成年之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父母的“精神打压”。

我也像秉坤那样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上学时成绩平平,不能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我擅长画画、下棋,这却是父母眼中毫无用处的玩意。我做得好他们觉得是应该的,我做得不好总会迎来一顿“看看看,你就是没有别人家的某某强”的指责。

成年后的我缺乏自信,去了一家普通的私企,拿着普通的薪资,我可能这一辈子也没有得到父母肯定的机会了。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周秉昆在被周父教训以后憋着的那口气,既有对自己窝囊的自责,又有想证明自己的不甘。

直到周父最后说出:你确实是我们周家三个孩子中最让我满意的那个。

人世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周秉昆那样没出息的孩子

秉坤这口气才终于咽了下去。

周父秉坤和解,而我也在慢慢与儿时的自己和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