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遛娃是门学问,如何做到省钱又高质量地陪伴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1.关于我的遛娃观点

我做了10年的儿童户外活动领队工作,大大小小的活动组织参与超过2000场。从一路工作的历程积累的心得和见证着无数家长养育子女的经验,有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启蒙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所以决定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总结的可实操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宝爸宝妈。首先,我要澄清的是:在养育孩子的历程中,遛娃绝对是门学问。它没有固定的参考模板,只有每个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父母摸索出自己家庭的“教学大纲”。

遛娃是门学问,如何做到省钱又高质量地陪伴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2.不同的家庭层次其实拥有共同的养育目标

遛娃这门学问可能在我们的认知中会受到家庭收入的影响。富裕家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送出去参与营地活动,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实践指导,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更被关注所谓的“素质教育”。而一般收入水平家庭会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物质保障、自信心的养成。因为害怕孩子在同龄人的“物质攀比”和“精神攀比”中处于劣势从而自卑或疏远家庭关系。产生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层次其实都拥有着共同的养育目标:希望为自己的孩子谋得一个良好的未来生活。而不同的是,有的家长认为物质保障是最重要的,富足的未来生活可以消除一切苦难。有的家长更看重的是自己孩子未来获取幸福感的能力,幸福感并不仅限于物质。这样的认知差异带来的不同家庭教育指导产生的影响,才是未来20年新一代孩子们之间产生难以逾越的阶层鸿沟的本质原因。

遛娃是门学问,如何做到省钱又高质量地陪伴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3.遛娃的过程,就是在向孩子传递家庭价值观的过程

开篇说了很多感觉文绉绉的总结观点,主要是希望向大家描述我看到的现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那除了辅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作为家长在养育过程中最需要上心安排的就是课余的遛娃时光,遛娃的过程能够让孩子跟父母有最亲密的接触机会,而父母不可忽视的本质是:遛娃的过程就是在向孩子传递家庭价值观的过程。

遛娃是门学问,如何做到省钱又高质量地陪伴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4.父母陪伴时,做好最重要的4件事价值千金

把你的亲社会行为刻意地展示给孩子

带娃出门遛娃的过程中,把你最擅的人际特质、亲社会的行为刻意地展示给孩子。比如开车出门遇到加塞的路人,主动的让行,并向孩子分析你的想法:“我们出去玩不是特别着急,遇到这种可能有急事的路人,我们可以主动的让行一下,这样我们没有损失还做了一件让自己高兴的善意举动,看似是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内心更舒畅,是不是很棒很划算!”。再比如在地铁上看到有爷爷奶奶上车,主动地带着孩子一起让座,接收到对方的表扬和感谢时应该回应:”不用客气爷爷/奶奶,您比我更需要这个座位”。诸如此类的做法能让孩子在你的带领下明白亲社会行为能给别人带来的益处和对于自己宽慰,孩子有样学样,也会渐渐变成谦逊有礼的人,这会让他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处理上有极大的优势。

多与孩子分享你的想法,而不是告诉他(她)你的决定

想要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加以训练。让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例如,如果出门玩的时候等待返程的公交车站人满为患,短时间内想要上车并且有座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可以跟孩子分享讨论一下你的想法:“宝贝,现在等车的人特别多,我觉得我们想要上车轻松的回家好像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而且应该时间也会比较漫长,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眼下的这个问题吗?”,这时孩子可能会提出她的想法:继续等or再去玩一会人少的时候再来or打车……根据孩子提出的解决方案你就可以分享你的看法了:“我觉得再玩一会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比我们在这枯燥的浪费时间要强,我们再过半小时回来看看人是否少了一些了,如果到时候人还是那么多,我们可以考虑打车回家,你觉得呢?”这样一来,孩子能对她提出的想法找到成人解决策略的参考,同时感受到了尊重,最重要的是你给孩子带来的示范作用告诉她: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思考一下解决方法,有的时候方法还不止一种。

遵守规则,尤其是社会公德,才会受到尊重

在孩子年龄还不足以和你讨论分析意见事情的是非对错时,更多时候是依赖你来给他做榜样和示范的,你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她)比我们大人学习力要强得多得多。遛娃的时候往往都在景区、公园、游乐场或者户外的开放区域,这个时候往往是能够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性的时刻,社会上的各类人我们不可否认素质和认知间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在对待规则的理解和自我约束方面也是水平不一的。这个时候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丢弃垃圾、不违规践踏草坪攀折树木等社会公德的传递全靠父母此时的榜样示范。也许有很多人违反规则和社会公德在做事情,也许孩子正在亲眼见证着一件件一桩桩的示例发生,但是此时只要父母坚守底线,并且告诉孩子规则和公德不会是因为有人违反就可以忽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并且尽可能的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个合格市民最基本的准则。

遇到不公或者危险时,不逃避并且要冷静

社会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会发现很多家长很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要么不会保护自己,要么过渡保护自己从而经常会有攻击性行为。显而易见这两种状态均是不可取的,但是如何做却成了难倒家长的一道难题。这个问题我们要有亮点的清醒认知,第一点就是父母的过往行为会成为孩子处理这个问题的参考经验,第二点就是每个孩子生来并非某些教育理论中说的白纸一张,我们的性格特种中的气质类型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作为父母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的天生气质来加以干预引导。例如我的两个孩子之间就存在巨大反差,老大女儿是天生安全感不是很足并且体型瘦弱的,老二是儿子天生就是比较无畏并且比较强壮的。在对待这两个孩子处理人际冲突或者受到社会生活中的“威胁”时,示范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比较畏缩的孩子,父母在遇到不公待遇时(哪怕是小事,例如:恶意插队、被不礼貌对待时)要坚决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绝对不能退让,要让孩子看到坚持正确的行为是可以赢得不公地不搅蛮缠的,不要惧怕对方,任何时候都可以讲道理,即使受到威胁也会有法治机关来惩治对方。而对于天生比较无畏的孩子,我们要教会他(她)更多的是如何温柔,例如:在遇到不可理喻没有素质的“人渣”时,不带负向情绪(生气)地反复澄清自己的立场和需求,不退让也不动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如何不受他人挑拨而做出出格的事情,“有理不在声高,谦逊不是无能”的示范作用是尤为重要的。而如果遇到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摩擦,首先要保证的是孩子生理和心理上不受伤害,该道歉道歉,不要过度对他人不依不饶或者对自己孩子横加指责。

5.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争取更多的体验机会

对于让孩子在同龄群体中参与集体活动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例如夏令营活动、体育赛事、亲子聚会等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在寒暑假或者周末假期,还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跟随专业的机构出门参与活动的。当然,如何甄选专业靠谱的机构也是一门学问,以后的文章中我可以从一个专业的从业者角度,教授父母朋友们如何去做选择判断。当然,如果经济条件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无法高频次的送孩子出门体验,我们也要谨记的是遛娃的黄金时间是12岁以前,错过了这个时间段会有很多关键的社会能力无法获得,孩子以后的人生中也终将用更多的时间、金钱把它补回来。当然,就像旅游一样,少投入资金并不代表着收获要少,父母也有自己带着遛娃的方法技巧,往后的文章中我也会逐一地向大家分享。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从事儿童户外活动的专业人员,十年的从业时间见证了太多孩子在户外广阔的天地间历练提升自我,也看到了众多孩子在3-12岁这个时间段内彼此之间产生的巨大差距,所以希望通过我更多的分享能给更多的父母在育养上有更多的启发。也真心地期待着每个父母的育养之路都能从自我的提升开始。关注我,我将尽我做能为您提供我所能及的经验分享。

遛娃是门学问,如何做到省钱又高质量地陪伴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