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情,汉字来说就是共同的情感,换个说法就是换位思考、同理心。
共情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态度,当达到共情的状态的时候,是身心舒适、神清气爽的感觉。在亲子沟通中,我们该如何共情孩子呢?
我们可以从知情意入手,共情孩子。
知就是情况、事实,孩子的意思是什么?
情,就是情感,孩子表述的这件事情背后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意,就是意向,欲望,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当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能够共情到以上三点,就可以算作较为合适的共情了。
换一个说法。
知就是华山论剑,表述事实;
情就是谈情说爱,表达感受;
意就是锦上添花,表达期待。
我们通过举例来看看应该怎样和孩子开展沟通。
孩子说:妈妈,你是我的亲妈吗?你跟我都不是一伙的。
妈妈可以说:儿子,你是说今天在课堂上我说了你,结果那个同学理解有误打你了,你觉得妈妈没有支持你是吗?(这个就是描述事实)
这个时候我们想想,孩子肯定还愿意继续说下去,但是如果当家长听到孩子说这话的时候,还在继续批评指责孩子,要不是你怎么怎么,就不会被打了,这个沟通还能继续吗?
那么接下来呀,妈妈可以继续共情,这个时候就到了谈情说爱的时候了,“儿子,妈妈当时看见那个同学跑去打你,也心疼坏了,妈妈当时的那个态度让你觉得妈妈不护着你,不爱你,让你伤心了。”
孩子这个时候会感觉到妈妈是懂自己的,就能继续沟通下去。当孩子的情绪被表达出来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表达期待了。
“儿子,妈妈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也知道你并非故意的,但是下次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对吗?”
亲子沟通中的共情,也就是调频共振,我们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要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频率,跟上孩子的节奏,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孩子才更愿意把心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