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无法专注学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孩子无法专注学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很多妈妈说,孩子其实也是想学习的,也知道自己该努力了,并不想放弃学习,但是,真到学习的时候,就学习不进去了。

家长很着急,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孩子?

在妈心理学习的一位家长,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经历这样的困扰。

这位家长的孩子很聪明,这一点在数学上展现的尤为突出,经常是别人看很多遍都不知道如何解的题,他稍微琢磨一下就解开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她一直认为孩子肯定能考上一个很好的高中。

但是在这样的期望下,孩子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不但作业拖拉、上课也经常开小差。

这让她一度感到非常焦虑、沮丧。

吵也吵过,骂也骂过,但孩子的学习始终呈现出懒散低效的状态。

孩子有时候也很委屈,也说自己也想学,但就是静不下心来,总是无法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在妈心理成长学院学习的妈妈们都知道,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来说怎么办。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人类大脑的结构。

孩子无法专注学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类的大脑分为三重脑:

最先发育、最早进化出来的是爬虫脑,又称原始脑或脑干,是大脑最小的部位。

原始脑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存功能,在我们大脑的最里层,它掌控着我们类似本能的反应。

人类的爬虫脑,和所有爬虫类的大脑,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是不受意志控制的。

它冲动,反应快,主要功能是生存,在危险情况下的自我防卫,如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喂食和繁殖等功能,而不包含感情。

比如:过马路时本能地躲闪车辆,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等等;

第二层是哺乳脑,又叫情绪脑或感性脑。

这一重脑在第二层,“感性脑”是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掌控中枢,主要掌管情绪,喜怒哀乐、感性记忆(以情感主导的记忆)与注意力,控制人们的正向(回馈性)和负向(惩罚性)行为。

情感脑有学习和记忆的功能,这就是动物的生存能力比较强的原因。

比如:吃某种食物致病了,就会学习经验,并保存起来,避免下次中毒。

通过情绪感受来做出判断和产生行为,比如:小狗看见骨头,就会不顾一切的去抢。

当我们陷入狂烈的欲望、情感、爱慕、警惕、忧郁时,“情感脑”正发挥作用。

第三层是理性脑,大脑最外面皮层,占大脑80%的重量,这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最重要的区别。

主管语言说话、文字写作、计划推理、学习适应、抽象思考等理性思考的功能,让人类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类的大脑就是从里到外这样发育的,理性脑从3岁才开始发育,一直到20岁左右才发育完全。

人在轻松愉悦的时候,理性脑开始工作,人在恐惧压力状态下,原始脑和情绪脑就开始工作。

所以,如果人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原始脑和情绪脑就会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理性脑不够活跃,发育就不会好。

了解了大脑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看,如果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管得比较严比较多,比如: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盯着,写错一个字就训一顿;

考试成绩不好了,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讽,回来后咱们家长又接着说教甚至打骂一顿。

当孩子一提到学习就产生恐惧,大脑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和紧急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就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中。

孩子无法专注学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此时,孩子情绪脑和原始脑开始工作,情绪脑虽然也有学习和记忆功能,但是不具备分析功能。

小学学习时,更多需要的是记忆功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家长管孩子管得很严,孩子小学时学习成绩还不错。

但是到了高年级或者中学,不仅需要记忆,更多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判断的能力。

孩子虽然想学习,但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和学习产生了不好的情感链接,一学习,原始脑和情绪脑就开始工作,人就进入一种压力和焦虑状态中,理性脑不能工作,自然就学习不进去了。

孩子学习不进去,就会产生着急,自责、内疚等负面情绪,又怕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和责罚,孩子就更加焦虑,大脑完全处于原始脑工作状态,从功能上就失去了学习的功能。

看不进书、思考不了题目的要求,大脑处于停滞状态。

那该怎么改善呢?

首先要让孩子轻松下来。

家长可能说了,马上就要考试了,马上就要中考了,高考了,时间不等人,如果不给他施加压力,成绩肯定考不好。

可是,施加压力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压力更大,更加焦虑。

所以,我们的唠叨、我们的督促,非但帮助不到孩子,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让孩子极度紧张恐惧时,他的理性脑就会完全失控,原始脑的生存保护本能起作来,就会和父母对抗、或者逃避压力。

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本来就不稳定,有些孩子在冲动下就会做出自残、自杀这样的极端行为。

孩子无法专注学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一生的,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决定的。

人的发展和成长需要理性脑更多地发挥作用,父母想要真正的帮助孩子,就要让孩子更多的在理性脑状态学习和生活,也就是让孩子多处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

学校的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是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家庭里,父母要给孩子减压,让孩子把在外面产生的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孩子的理性脑才能有更多时间工作,孩子的学习状态才会越来越好,他的智力水平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我们很多父母都说,孩子其实挺陪聪明的,就是不学。

孩子不是不想学,是学习不下去,他的智力和聪明发挥不出来。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智力水平的竞争,而是智力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的竞争,而智力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父母是起决定作用的。

这要求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人格,在孩子感到压力、焦虑时,成为孩子的定海神针,真正的帮助孩子。

这绝不是以给孩子报多少班,天天督促唠叨孩子这种方式,而是让自己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人格稳定的父母。

妈心理开通了默薇老师的视频号

赶紧关注起来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