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让情感调频原创
曾有个读者给我说起她自己的家庭:
我婆婆就是个人渣,屡次护着自己儿子刁难我。看不起我的家庭,把我当保姆用,调拨离间,啥事都干。但是我的丈夫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经历了孩子父亲无数次出轨背叛,但是我心中始终就是坚持一件事情在外面爱干嘛干嘛去,只要给钱就行了。
管孩子们的各种学杂费和孩子们的生活费。我个人的生活费另算。
生日情人节,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只要给生活费就可以了,本来就没有爱了,何必装腔作势。

离婚不是说我怕离婚,而是我要为我的孩子守住家业,我要好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把他当个赚钱的机器,他是在为我和我的孩子打工。
如果离婚谁会给咱养育孩子,还何必要哭着喊着闹脾气找他别扭,他不回家才好了,我自己想干嘛干嘛多自由。
我的一生已经毁在这场婚姻里了,希望我的孩子们都好。也值了。
情感点评:
这位女主的想法真的正确吗?
我个人觉得,她的选择,虽不见得是对的,也无可厚非,因为人生并没有统一答案。如何取舍,是根据个人自身条件来权衡的。
但是这种家庭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可能害大于利。所以建议这位妈妈,如果自身条件允许脱离这种非正常状态的关系,应该当断则断。
不要觉得给钱了,两个人在一起各生活各的,不管这个男人了,这个家庭就万事OK了。
这只是勉强维持的家庭,这个家随时风雨飘摇。
一个母亲用自尊换安逸,并非长久之计。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以父母做范本的复印模式。若想让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幸福,始终应该小事不计,原则性问题绝不姑息。
否则孩子们一旦形成错误的观念,将会穷尽一生治愈自己这场人生变故。
幸福的一生,是用正确的三观换来的。
一个妈妈的想法和做法,无疑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未来走向,更藏着孩子的未来。
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的选择,也可能是孩子未来面对命运取舍时的态度。
法国学者波达斯说:“人的观念、标准,深受家长影响,并根植于脑海。”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一生都挥之不去。
有人说过这样一件事,自家男人在外边沾花惹草,闹也闹了打也打了,后来就不管了。寻思老公只要拿家用,凑合过吧,也是为了孩子好。
男人隔三岔五找女人,这个人的老婆也不再管他。
寻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上初三那一年,男人又在外面好了一个女人,孩子受不了家里冷冰冰没有温度,早早地辍了学,出门打工,娶了一个同样的打工妹。
女人还想继续糊里糊涂把日子过下去,户口上挂着一个名存实亡的丈夫。
不过,该着的是,男人在姘头家中了风,那三儿把他扔医院,人就消失了。
知道她把在外边鬼混的父亲接回来,闻讯回家的儿子却气得朝着她破口大骂:“你就这么欠男人?你不离婚,天天说为了我,可你又给我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肯回去了。
后来,这个孩子的婚姻也不知不觉步父母后尘。他远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迟迟进入不了自己组建的新家庭的角色,所以过得并不幸福。
因为他没见过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对付过就是婚姻真实的面目。
他的母亲以为自己为了家庭为孩子忍辱负重的时候,孩子活得又何尝不委屈呢。
两个人都在用错误的方式,为这个家庭中男人的错误买单。
在网上看到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经常有人问:父母给子女最好的爱是什么?最好的答案当然是,父母恩爱。可是,如果不能呢?我的心得是诚实的。诚实产生自律、善良、爱与尊重。一个敢于彻底诚实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在多么艰难的境遇下,都能回归幸福宁静喜乐。”
因此,一个母亲在失败的婚姻里,不可以自欺欺人,不可以勉强自己和孩子接受“天下太平”的假象,也不可以掩耳盗铃,假装幸福。
不好的日子,在真实面对中,才会真正过去。重新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