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作者:芳华1982

(备注: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芳华1982的读书笔记。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大陆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界定为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按照年龄又可以划分为:婴儿阶段(0-1岁)、幼儿阶段(2-3岁)、学前阶段(4-5岁)、学龄阶段(6-12岁)、青少年阶段(13-18岁)。儿童成长发展快速,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不同,且身体生长发育和社会心理发育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不均衡性,因此,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性。

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以及行为从稚嫩到趋于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而作为监护人的成年人,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儿童的生存需要和受保护的需要,忽略了发展需要和社会化需要。

1、生存需要

包括两个方面,生命存在的需要和社会存在的需要。前者例如养育照料、医疗照料,后者如获得社会身份,姓名、户籍等等。这些对于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来说, 是义务是责任。若这方面确实有存在的困难,不能保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可以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以链接符合的政策资源。

目前相关政策主要有:孤儿生活保障政策、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残疾人补助、大病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救助、教育救助津贴等。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另外,作为监护人若需要就业以改善家境,可以申请就业援助。

2、受保护的需要

避免一切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和剥削。

儿童虐待包括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关于这点,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恶性事件的发酵,很多家长,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关注,需要提醒的是,男孩子也需要关注。)

儿童忽视包括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忽视、发展过程中教育需要的忽视以及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忽视。

儿童剥削包括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从事商业性活动的剥削。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下面重点讲述发展需要和社会化需要。关于“社会化”的相关概念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查阅我之前写的文。

3、发展需要

儿童的发展需要又称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

主要包括:

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

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4、社会化需要

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它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行为方式。

主要体现在:

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语言表达等人类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

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和非我两者的关系;

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

培养社会角色,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以及社会角色等。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当儿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

1、生存问题

新生儿健康问题,主要是新生儿缺陷。为了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准父母们要注重孩子出生前的母婴保健事宜: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等;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母婴保健指导、孕产妇保健、胎儿保健、新生儿保健等。

儿童营养问题,主要是贫困地区儿童发育迟缓,城市地区儿童营养不当或营养过剩问题。

抚养人,应具有基本的科学育儿知识与理念。

例如,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包括倡导母乳喂养,如何在婴幼儿早期进行辅食添加等;

例如,了解儿童基本权利和现代儿童观,懂得儿童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行为发展的知识;

例如,抚养人应有科学育儿的技能,知道在养育的过程中如何去观察、构图和引导等。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2、发展问题

贫困包括经济和物质的匮乏,儿童贫困还会导致缺少有效的成人陪伴、缺少情感回应、缺少健康照顾、缺少榜样示范等(这也是当下留守儿童最需要的)。

其中,经济和物质的匮乏属于显性的贫困体现,容易被察觉;缺少陪伴与情感回应等,属于隐性的贫困体现,也往往是被忽略的,容易造成“问题儿童”的根源所在。

辍学问题。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3、儿童保护问题

包括被遗弃、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被性侵、被忽视、被拐卖等。重点讲述家庭监护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监护不足、监护不当和监护缺失。

监护不足会导致子女面临被忽视的风险,较易出现在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

监护不当会导致子女面临被虐待的风险,如情感虐待、肢体虐待、管教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家庭暴力等;

监护缺失会导致子女面临被忽视和被他人伤害的风险,较易出现在父母有服刑、吸毒、外出务工等不在子女身边的家庭。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重点针对儿童保护方面讲述一下。伤害主要包括遭受虐待、忽视、暴力、剥削等。

首先要预防,作为监护人,要及时发现不利于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风险,并且要采取措施去消除、改善风险状况,保障儿童的安全。

其次,针对已经或正在受到伤害的儿童,要及时进行案件报告。报告的主要形式包括电话热线、指定邮箱、特制举报箱、微信公众号等。案件处置包括案件确认、儿童状况的评估、情绪安抚、紧急庇护、家庭监护评估和处置等,对应的机构为国办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作为举报人,要注重儿童的情绪安抚,另外安全第一,必要时一定要寻求紧急庇护。

针对受到侵害的儿童,为了他们能够康复和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还应有身体康复、情绪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康复的环境主要是原生家庭和儿童福利机构(替代性国家照顾体系)。

若受害儿童的评估显示其父母监护状况无法满足儿童康复和回归的需要,受害儿童会临时或永久性地被带离原生家庭,与父母分离,进入国家替代照顾服务体系。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为了帮助儿童改善甚至消除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困惑或偏差,即有效改善儿童个体的消极情绪、偏差行为和负向社会认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家长或其他抚养人在沟通时要注意: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关系;

试着完全接纳孩子;

对孩子的情绪表达保持敏感,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沟通过程中,要以孩子为中心;

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针对帮助儿童应对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方面,抚养人应以教育引导和提供资讯为主。

针对高风险的儿童,需要进行行为、态度、价值理念的引导和矫正,抚养人应帮助儿童获得对自己的认同,认识自己的权利,在摆脱困境的同时提高自身应对困境和挑战的能力。辅导的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了解自己和他人,懂得个体的多样性,群体的相似与独特;

第二阶段:认识各种情绪,发展“同理心”,包括认可自己和他人的感觉、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等;

第三阶段:学会积极倾听,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包括学会清晰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察觉并回应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信息等;

第四阶段:学会友好、合作的相处方式,包括了解非竞争和合作的相处态度、练习竞争中的友好合作技能等;

第五阶段:学会抉择,懂得承担责任,包括如何拒绝、如何处理冲突、对生涯的规划、物质滥用的预防、性教育、如何做决定等。

(具体如何辅导以后再讲述。)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案例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小芬,父亲坐牢,母亲离家出走,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为了弥补父母之爱的缺失,爷爷奶奶百般疼爱与呵护。为了避免小芬被人嘲笑,几乎不让她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与亲戚也很少往来。小芬性格内向,爱哭,怕与人接触。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小芬的父母不在身边,尽管被爷爷奶奶百般呵护,但依然是缺爱的。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性格内向,在学校不敢与人说话,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探索求知欲。她的生活圈只有爷爷奶奶,很容易与社会脱节,需要进一步的社会化。

小芬在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下,已经存在了社交问题。为了让她走出人际交往的错误思维,应鼓励她平时多与同学、朋友交流,相互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在她取得相关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她改变现在内向的性格。

也可以通过娱乐休闲等活动带领她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逐渐融入社会。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爷爷奶奶的出发点是防止小芬受到伤害,但教育行为有待改进,封闭的环境不利于成长;父亲入狱,母亲应明白其有抚养小芬的法定义务,母爱是儿童成长中最不可或缺的感情基础,可以协助找到小芬的母亲,并劝说其前去探望。

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小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与亲戚沟通,建议多去探望小芬及其爷爷奶奶,同时整合社区资源,改善生活环境,使老人放下戒备,让小芬去跟外界交流,促使小芬健康成长。

当然,其中的参与者不止一人,孩子要学着承担责任,成人要勇于承担责任,除了责任,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多些关爱与体谅。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有利。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关于儿童的一些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