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自己”系列五
最近几年,关于家的批判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家庭的受害者,他们在经历了生意失败、情感失落之后,开始反思,并把一部分原因归于家庭给自己造成的伤害。
同时,大部分人都把矛头指向了父母,认为父母是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元凶。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父母虽然是施害者,但他们也是家庭的受害者。

娜娜和老公结婚7年,因为经常闹矛盾,离婚又复婚,经历3次之后,他们不得不咨询心理医生。
娜娜告诉医生,老公多次创业失败,自己非常着急,让老公找工作,他又不听劝说,执意创业。所以,每次创业失败后,娜娜都会和老公大闹一场,甚至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经过父母的劝说,娜娜和老公都觉得只是一时冲动,感情基础还在,又去办理了复婚。往复几次,娜娜和老公都很疲惫,才想到找心理医生出出主意。
娜娜生在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并且是两代单传,自然是整个家庭的核心,从小在生活上没有吃过苦,同时,控制欲也比较强。
但娜娜的童年并不快乐,爸爸妈妈都在做生意,给予娜娜的陪伴和关心都比较少。
娜娜的爸爸是独子,从小被溺爱,即使有了小孩,还经常和娜娜妈妈在家吵架,摔东西。
娜娜妈妈呢,生在一个大家庭,从小被自己的妈妈拿来和兄弟姐妹作对比,所以在娜娜成长过程中,她也会把娜娜和邻居家的孩子做对比。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娜娜不知不觉地养成了爸爸一样的坏脾气,也有着妈妈一样的行为习惯。
娜娜的老公出生在农村,好不容易读到大学,从大山走出来,总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不甘于给人打工,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了创业。
不过,创业的道路并不顺利,赚钱时候少,赔钱时候多。
只要发现老公生意又亏钱,娜娜不但没有给予安慰,还经常冷嘲热讽,说老公不如他那些朋友,虽然是老板,实际还没员工挣得多。
老公从小木讷,并不会吵架,一般都是一言不发,或是离家逃避争吵。没有回应,娜娜就更加难受了,把家里能摔的东西都往地上砸,家里经常是狼藉一片。
医生了解情况后,对娜娜一家的成员都做了诊疗,才让娜娜的生活慢慢回到正轨。
娜娜的情况,或许并不是特例。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的父母总是只顾及家庭的整体利益,不太会关注个人的成长历程,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不会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娜娜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并把原生家庭的一些不良行为模式复制到了新的家庭;她也没有意识到父母的行为逻辑或许并不是对的。
因为我们受到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是没有权利质疑父母行为的。
而在父母深受实用主义影响,认为能够给予孩子物质保障,就是做到了父母应尽的责任。
因为生活条件限制,传统父母基本没有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也没有时间帮助孩子培养成熟的心智。
这样的结果,就是家庭的不良行为一代又一代地恶性传递下去,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我们要解除“家伤害人”的传统魔咒,一方面要发扬传统的以家为中心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兼顾个人心智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我们要善用实用主义思维,让实用主义服务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