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為什麼會傷人?

“治愈自己”系列五

最近幾年,關于家的批判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家庭的受害者,他們在經曆了生意失敗、情感失落之後,開始反思,并把一部分原因歸于家庭給自己造成的傷害。

同時,大部分人都把矛頭指向了父母,認為父母是給自己造成傷害的元兇。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父母雖然是施害者,但他們也是家庭的受害者。

家,為什麼會傷人?

娜娜和老公結婚7年,因為經常鬧沖突,離婚又複婚,經曆3次之後,他們不得不咨詢心理醫生。

娜娜告訴醫生,老公多次創業失敗,自己非常着急,讓老公找工作,他又不聽勸說,執意創業。是以,每次創業失敗後,娜娜都會和老公大鬧一場,甚至走到了離婚的地步。

經過父母的勸說,娜娜和老公都覺得隻是一時沖動,感情基礎還在,又去辦理了複婚。往複幾次,娜娜和老公都很疲憊,才想到找心理醫生出出主意。

娜娜生在一個獨生子女家庭,并且是兩代單傳,自然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從小在生活上沒有吃過苦,同時,控制欲也比較強。

但娜娜的童年并不快樂,爸爸媽媽都在做生意,給予娜娜的陪伴和關心都比較少。

娜娜的爸爸是獨子,從小被溺愛,即使有了小孩,還經常和娜娜媽媽在家吵架,摔東西。

娜娜媽媽呢,生在一個大家庭,從小被自己的媽媽拿來和兄弟姐妹作對比,是以在娜娜成長過程中,她也會把娜娜和鄰居家的孩子做對比。

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娜娜不知不覺地養成了爸爸一樣的壞脾氣,也有着媽媽一樣的行為習慣。

娜娜的老公出生在農村,好不容易讀到大學,從大山走出來,總希望改變自己的人生,不甘于給人打工,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了創業。

不過,創業的道路并不順利,賺錢時候少,賠錢時候多。

隻要發現老公生意又虧錢,娜娜不但沒有給予安慰,還經常冷嘲熱諷,說老公不如他那些朋友,雖然是老闆,實際還沒員工掙得多。

老公從小木讷,并不會吵架,一般都是一言不發,或是離家逃避争吵。沒有回應,娜娜就更加難受了,把家裡能摔的東西都往地上砸,家裡經常是狼藉一片。

醫生了解情況後,對娜娜一家的成員都做了診療,才讓娜娜的生活慢慢回到正軌。

家,為什麼會傷人?

娜娜的情況,或許并不是特例。

我們有着幾千年的曆史文化傳統,我們的父母總是隻顧及家庭的整體利益,不太會關注個人的成長曆程,這樣的孩子自然也不會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娜娜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并把原生家庭的一些不良行為模式複制到了新的家庭;她也沒有意識到父母的行為邏輯或許并不是對的。

因為我們受到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是沒有權利質疑父母行為的。

而在父母深受實用主義影響,認為能夠給予孩子物質保障,就是做到了父母應盡的責任。

因為生活條件限制,傳統父母基本沒有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引導,也沒有時間幫助孩子培養成熟的心智。

這樣的結果,就是家庭的不良行為一代又一代地惡性傳遞下去,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

我們要解除“家傷害人”的傳統魔咒,一方面要發揚傳統的以家為中心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兼顧個人心智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引導。

我們要善用實用主義思維,讓實用主義服務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