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卑的妈妈,教不出自信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川妈),育有一儿一女。曾留学欧洲,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在此与您分享二胎孕、产、育儿知识,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昨晚有位妈妈给我微信留言,想要讨教鼓励孩子的“话术”,她说感觉9岁的女儿非常缺乏自信,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致。

因为我当时正忙着在家长课堂群答疑,没有及时回复,这位妈妈又给发了几段长留言,倾诉了当妈9年以来的心路历程。

我认真看完这些留言,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她的女儿缺乏自信。但是,我却不认为有什么“话术”可以立刻帮到她。

沟通“话术”,以及其他一些具体教育方法,可以统称为教育之“术”,是一种“显性”的教育。但还有些教育其实是“隐性”的,比如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情绪和心态等,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我想起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气场”,虽然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气场,是非常压抑和焦虑的。我能想象她的孩子生活在这种气场里,也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一个家庭是“女主内”,那么这个家庭的气场,主要就由家里的妻子或母亲决定。

如果妈妈自身是自卑、焦虑的,缺乏安全感的,那么家庭的气场便是低沉、压抑的,孩子大概率也是能量不足、蔫头耸脑的。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相比于“管教”,他们的成长更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

在我从事家庭教育多年的经历中,我接触多太多自身缺乏安全感的,极度自卑的妈妈们。她们所面临的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比一般家庭更棘手。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主张家长先别着急“教育”孩子,而必须想办法先改善一下自己内外身心,先让自己充满能量,自信起来。

“自信”又由什么决定呢?

人的自信,是需要物质和精神双重支撑的。

先说物质基础。

首先,身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每个器官都正常工作,这个人就有了最底层的“自信”的基础。

否则,一个人哪怕能力再强,光环再多,当他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上时,也是谈不上什么自信的。

我接触到的很多不自信的家长,虽然还没到重病缠身的地步,但他们的身体状态往往欠佳,健康趋势很不好。

有些妈妈是长期失眠,头晕;

有些家长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还有些妈妈已经呈现出焦虑或抑郁的倾向。

很多妈妈表示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知道了很多人生道理,依然做不好最起码的情绪管理,时常处于狂躁或抑郁的状态。

我想对这些妈妈们说:身体弱,意志力也就强不了。

与其在意念中反复努力,不如行动起来,改变一下行为方式。比如做个体检,加强锻炼,健康作息……总之,要想做好情绪管理,首先要做好健康管理。

第二个自信的物质基础,是需要具备基本的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很难获得自信。但在当今时代,这种情况已经极为少见了。

更多情况下,人们是因为跟其他过得更好的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了一些自卑情绪。这其实又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了。

自卑的妈妈,教不出自信的孩子

自信除了需要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

精神支持,主要来自于他人的接纳和认可。

并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来自不同人的认可和接纳,对一个人自信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从出生到童年阶段,来自于父母或主要养育者的认可,对自信心的塑造最重要。可以说,父母能否给予孩子无条件的认可和接纳,决定了一个人“自信”的底色,这是最重要的自信的基础;

到了青少年时期,老师、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会对一个人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到了青年阶段,人们开始陆续进入婚恋,恋人和伴侣对自己是否接纳和认可,也对于一个人的自信非常重要;

成年以后,一个人如果长期在职场奋斗,能否获得同事、同行、领导的认可,也对于自信的提升大有影响。

因此,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从小到大,不断累积的。

又因为人是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所以一个人在童年和青少年阶段,能否获得足够的精神支持,对于塑造自信的人格影响最大。

很多妈妈在觉察到自己的自卑和懦弱后,也会从原生家庭,以及自己的童年经历中去寻找线索,往往也确实找到一些线索。比如有些妈妈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性格中被烙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情结。

回顾原生家庭最重要的意义,是给为人父母的我们以警醒:面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切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已经成年的我们而言,也没必要太过于纠缠过往。如果我们抱着终身成长的心态,即便童年有些缺失,在成年以后更漫长、更独立的岁月里,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

自信心,跟一个人的能力、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自身能力强,处事又很积极,他便可以在生活或事业中做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多价值,那些因他的价值而受益的人,无论是老板、同事,还是家人、亲友,都会给予他足够的认可,这显然又会促进他的自信。

所以,如果一个人获得他人的认可太少,自信不足,就需要反思一下:

我有没有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过什么价值?

如果没能创造过什么价值,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主动性不够,还是能力有限?

如果能力有限,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和练习。

有不少全职妈妈因为价值感低而感到自卑,但其实,导致她们自卑的并不是“全职妈妈”这个身份,而是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不自信。

我也接触过很多乐观而自信的全职妈妈,她们的自信在于她们本身有能力傍身。在职场时,她们也曾表现得十分优秀;回归家庭以后,她们在这条新赛道上依然奔跑得从容而自信。

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提升自信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或技能。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妈妈,用心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同事和领导的更多认可,同时也获得更多收入回报,你的自信一定会大大提升。

如果你是一位全职妈妈,在家庭这条赛道,磨练技能的地方其实更多。

掌握一些美食技能,每天给家人和孩子提供一顿可口的晚餐,你会得到认可,收获自信;

掌握时间管理和健康管理的技能,把自己的身心收拾得利利索索,你也会感觉元气满满;

掌握整理收纳的技能,让家居环境整洁有序,同样也能悦人悦己;

掌握好教育的技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这也是重要的人生价值,足以让老母亲骄傲大半辈子……

但,如果为人父母者,在人生的其他赛道上都未曾做过努力,也未曾有过收获,只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孩子成才”这一条道上,也极可能出现问题。

因为很多能力其实都是相通的。一个蒸不好馒头的人,肯定也蒸不好包子。

所以,我建议很多在教育上东碰西撞、屡屡受挫的家长们,暂时别紧盯着孩子了。

先锻炼好自己的身心,让自己足够健康;

先磨练好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足够自信。

父母自身的生存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隐形的教育。

家长活得足够乐观、自信,就不必太担心孩子的成长出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