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2022年1月10日,备受关注的“江歌案”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刘鑫赔偿近70万元人民币。

听到这个消息,无数网友偷偷抹眼泪,感慨公道自在人心,并纷纷痛骂当初狠心锁门致江歌遇害的刘鑫。

失去女儿1800多天,江秋莲也已经苍老了许多。拿到判决结果之后,她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回顾“江歌案”,最让人无法理解与气愤的,莫过于刘鑫的种种神操作。在日本,她将江歌锁在公寓门外,导致江歌不幸被陈世峰刺杀;在国内,她毫无悔意,三番两次在节假日给江妈妈发去不堪入目的消息,在一位失独母亲的伤口上撒盐。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江妈妈给过刘鑫机会,但是她毫无人性,不知悔改。最终,江妈妈只有将女儿昔日的“好友”告上法庭,为死去的女儿讨一个说法。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教孩子远离“垃圾人”,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刘鑫口口声声说自己无辜,在我看来,她是死有余辜。

被前男友陈世峰纠缠,她找到“好友”江歌,希望江歌能帮助自己。仗义的江歌挺身而出,让刘鑫住在自己的公寓,躲避陈世峰的骚扰。没想到,陈世峰还是找上门来,手上拿着刀埋伏在门外。

谁也想不到的是,与陈世峰遭遇后,提前跑进家门的刘鑫,竟然把门反锁,留下江歌在外面迎接陈世峰的愤怒,近乎癫狂的陈世峰将仇恨转移到了江歌身上,对她动了手。江歌就这样绝望地看着紧锁的房门,缓缓倒下……一扇门,隔绝了两个世界。一边是死,一边是生;一边是善,一边是恶。(文末附法院判决书,内有事发所有细节)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江歌案”发生之后,我时常在想:究竟是自私到何种地步的人性,会锁上门让自己的好友替自己挨刀?如果我的小孩交到这种朋友,应该怎么办?

都说多个朋友路好走,我却觉得,与教会孩子义气相比,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更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孩拥有善良的品质,却忘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他们的善良。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显然可以看出江歌是个善良、包容、体贴、仗义的好姑娘。刘鑫遇到感情问题,作为朋友,她毫无怨言地开解,还好心地收留她住在自己家。在被杀的半小时前,她甚至还打包好了馄饨,欢天喜地地接刘鑫一起回家。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刘鑫呢?在江歌家白住了两个月,没有帮忙分摊过一分钱的房租,不买生活用品,不打扫卫生,连垃圾也要等江歌回来倒。更过分的是,在陈世峰持刀闯来的危急关头,利己主义者刘鑫为了自己100%的安全,竟然断了江歌最后的活路!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垃圾人”。曾经有心理学家分析,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遇到自私的人。教会孩子善良和仗义并没有错,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善良和仗义的前提是保护自己,学会分清善恶,不能当老好人。如果毫无保留地付出,一味地忍耐和退让,最终只会被“垃圾人”拽进深渊,让自己和亲人痛苦。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告诉你的孩子,这几种“垃圾人”要远离!

孩子一天天长大,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进入学校、社会后,他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交友方面,家长一定要多留心,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但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干预,以免孩子交友不慎,身边出现“垃圾人”,或者被带坏。

当孩子的身边出现这几种“垃圾人”时,告诉他们:尽快远离!

第一种是极端的人。“江歌案”中的杀人犯陈世峰就是典型的极端主义者,在感情中遇到不顺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冷静沟通,而是走向极端,持刀杀人,而且杀害的是无辜的人。极端的人,比较偏执、偏激,会下意识地回避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脾气暴躁易怒,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蛮不讲理,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与极端的人交朋友,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第二种是自私的人。“江歌案”的中的刘鑫就自私到了极点,明知自己做错了,却对好友的死亡竟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而且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在事后不断地污蔑救了她的江歌。甚至在节日的时候向江歌的妈妈发送“阖家快乐”“吃血馄饨”等信息,一再地刺激一个刚刚失去了孩子的母亲,简直毫无人性。

这种自私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冷酷无情,不懂得感恩,对于自己的利益不会做出半点让步,没有道德底线。与自私的人交朋友,孩子必然会受伤。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第三种是负能量爆棚的人。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负能量是可以传染的,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总是传递负能量,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可能会被影响,陷入负能量的漩涡,无法自拔,容易形成悲观、自卑的性格。

第四种是喜欢攀比的人。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攀比之风,比家长、比房子、比车子、比成绩,比得过就骄傲自满,比不过就自惭形秽。与这样的人交朋友,孩子的虚荣心也会日益膨胀,变得势利、爱慕虚荣,容易误入歧途。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那么,家长如何知道孩子的交友情况呢?比如,可以经常和孩子聊天,谈谈他们的好朋友,或者最近新交的朋友,让孩子对自己的朋友做出一个评价。也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们到家里来玩,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朋友们。

想让孩子远离“垃圾人”,首先让孩子从小有底气

教会孩子善良、仗义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首先教孩子学会远离垃圾人,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

有的孩子,天生好人缘,好到没有了界限感,对好人好,对恶人也好。有的孩子,纯粹的讨好型人格,讨好家长、讨好老师、讨好朋友,却忘了讨好自己……

有人说,一个有底气、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更容易分辨善恶,才更有勇气维护自己的利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也许,只有内心富足,才能百毒不侵吧!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小时候的养育环境对成年后的性格有着巨大影响,尤其是3岁之前,是一生基础,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成为一个有底气的人,家长至少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接纳孩子情绪

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关注和爱的孩子,表面上看着很好相处,个性柔和,其实很可怜,不懂得拒绝,凡事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总是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地活着。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家长要多花点时间在倾听孩子的心声上,学会接纳孩子好的坏的情绪,不要总是忽视或冷落孩子,给孩子多一点的关注,孩子才会多一分安全感,不用处处讨好他人,有更多的底气对付“垃圾人”。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2、让孩子形成物权意识

缺乏物权意识的孩子,更容易被“垃圾人”盯上,在被人欺负的时候,他们不敢反抗、不敢求助,只会默默忍受,不吭一声,任凭自己受伤。有物权意识的孩子,才会意识到“我的”就是“我的”,是任何人抢不走的。孩子在2岁左右,就开始逐渐产生物权意识,家长要想孩子有立场、有原则,就要帮助他们建立物权意识,同时也是建立安全感。比如,不强迫孩子分享玩具和零食,在孩子不愿意分享时,教会他们勇敢地说“不”。一个有物权意识,敢于拒绝的孩子,在以后面对“垃圾人”时,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江歌案尘埃落定:教会孩子远离“垃圾人”,比教会“仗义”更重要

写在最后:

“江歌案”已经告一段段落,这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万幸最终“善”还是取得了胜利。从大多数人都站江歌妈妈来看,这个社会还是充满良知的。当然,“江歌案”也提醒了我们,作为父母,比教会自己孩子善良、勇敢、仗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垃圾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