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在缅甸大胜,又包围了印度英军,为何此后却再也不打印度

我们知道,二战初期,日本军队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几乎横扫大半个亚洲。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途岛和瓜岛两场海战的失败,才遏制住日军的嚣张气焰。其后,日本缅甸方面军,向印度发动了英帕尔战役,又以惨败收场。这才彻底使二战亚洲战场的局势得以扭转。

日军在缅甸大胜,又包围了印度英军,为何此后却再也不打印度

(网络配图)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在进攻印度的时候,以惨败收场,不敢再打了呢?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印度有多厉害,因为当时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因此,可以说,日军主要是被英国军队给打败的。

其实,战役前期,英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英帕尔也一直为日军所包围。本来日军包围了英军,为何最后却反而失败了呢?

牟田口廉,时任日军缅甸方面军15军司令官,英帕尔战役的日方指挥者。当年“七七事变”时炮击宛平的命令,就是他下达的,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面对在缅甸境内一触即溃的英国军队,牟田口廉口吐狂言,只需携带20天的战备物资,从缅甸若开山脉包抄英军,在雨季前,就能把英国佬赶出英帕尔。

牟田口廉的作战计划,就像他的性格一样。表面看上去气吞山河,但是细节上,却暴露出轻率自大的军事素养。比如对于若开山脉物质运输难题,他学习了他的偶像,中国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由士兵自带粮草,利用驮兽运输物质。当军粮不足时,再吃掉这些牲畜。牟田口廉为他的灵光一现感到自豪,他等待着胜利的喜讯传回日本,自己立功受奖。

日军在缅甸大胜,又包围了印度英军,为何此后却再也不打印度

(牟田口廉)

1944年3月8日,英帕尔战役正式打响。牟田口廉的部队进攻非常凌厉,很快对撤往英帕尔的英军第17军,进行了合围重创。

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唯一让牟田口廉有点沮丧的,就是他的运输队物资的牛羊,在战斗刚刚打响,就被震耳欲聋的炮火吓得四散乱窜,带着物资跑进原始森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4月10日,日军就已经包围了英帕尔,一度攻击到离英帕尔仅9公里的地方。英国人见势不妙,向美国借了几十架C47运输机,开始向英帕尔源源不断地空投援军和补给。到五月底,英帕尔的盟军已达8个师之多,人数上的优势发挥了作用。日军的进攻势头受到压制,消耗不断增加。

很快,牟田口廉想象中的快攻战,变成了持久战,仅仅带了20天口粮的日军,食物从最初的每顿5两降到3两、2两,甚至0.4两。士兵们饥肠辘辘,无力战斗。伤员也缺医少药无法医治,只能躺在山洞等死。

在收到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要求补给粮食的请求后,牟田口廉回复道:“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日军在缅甸大胜,又包围了印度英军,为何此后却再也不打印度

(英帕尔战役)

反观英军,却完全不同。虽然处于包围圈内,但守着英帕尔这个盟军后勤基地,不仅不用为弹药和粮食发愁,还有香烟、甜酒可供享用。

进入五月之后,随着雨季来临,丛林中瘴气弥漫,蚊虫肆虐,仿佛一座蒸气弥漫的绿色地狱。疟疾、痢疾、霍乱、伤寒等疾病,在日军中开始蔓延。由于没有药物,那些饱受饥饿和病痛折磨的士兵,开始成千上百地死去。

最终,日军第31师团长佐藤幸德,在接到牟田口廉继续进攻的回复后,自行带领部下撤退,从而引发了更多日军的溃退。英军从守势转为攻势,开始了大举进攻。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切断了日军间的联系。面对英军猛烈的攻势和不断溃逃的日本军队,牟田口廉不得不下令退兵。

就这样,英帕尔战役前后历时四个月,最终以日军惨败结束。10万参战日军,死亡人数达到5万3千多。其中因疾病和饥饿致死的,就达3万人左右!而得以存活的4万多士兵,也非伤即病。

英帕尔战役,对于在缅甸溃败的英军来说,具有深远意义的胜利。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的第15军,经此一战实力大损,再也无力发动改变格局的战役。而盟军自此吹响了东南亚反击日军的号角,日军开始走向末路。

(参考资料:《浴血雨林:英帕尔战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