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我国古代皇帝的葬礼,也被称为国葬。中国最后一位享受国葬待遇的皇帝,是光绪。葬礼上,人山人海的百姓来送他最后一程,可见光绪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光绪的一生,其实是不幸的,一生都活在慈禧的掌控之下。四岁时登基,年幼的他并没有能力掌控朝政,处理朝中事务,东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他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已。光绪七年,东宫太后慈安驾崩,慈禧一宫独裁,掌管了朝中所有事务。
慈禧的控制欲极强,光绪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控制之下。就连他平常的吃饭,慈禧都要过问,这让光绪很不满,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忍耐。光绪十八岁时亲政,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朝中都是慈禧的亲信,他想要做点儿什么都很困难。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等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赔了大量白银。这让中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光靠洋务运动救国是不行的,国家需要变革,改变一些制度,光绪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1897年冬天,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在严重民族危机的激发下,维新变法运动持续高涨。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光绪看到康有为的奏折后,亲自接见了他,并表示自己不做“亡国之君”,让他全面筹划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但这次变法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封建派的强烈反对,变法持续了103天后,以失败告终。慈禧下令斩杀了“戊戌六君子”,将光绪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虽然变法失败了,但有着重要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戊戌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手中,光绪彻底没了权力。慈禧对外宣称光绪患病,不能处理朝事,实则将他囚禁,直到去世。
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驾崩,结束了他傀儡的一生,享年38岁。死后,清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出殡的那天送葬的队伍很庞大,共有128人抬着棺材,队伍中还有很多皇宫的守卫,老百姓也争相为其送行。最后,光绪被安葬在清西陵之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