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子日课357丨追随我们的哪个内心

荀子日课357丨追随我们的哪个内心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357讲《正名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尝粹而来也;其去也,所恶未尝粹而往也。故人无动而不可以不与权俱。衡不正,则重县于仰,而人以为轻;轻县于俛,而人以为重;此人所以惑于轻重也。权不正,则祸托于欲,而人以为福;福托于恶,而人以为祸;此亦人所以惑于祸福也。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荀子·正名篇第二十二》16)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尝粹而来也;其去也,所恶未尝粹而往也。故人无动而不可以不与权俱。

人在求取的时候,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能完全得到;人要舍弃的时候,所厌恶的东西不一定能完全去掉。所以人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一个衡量的标准。

衡不正,则重县于仰,而人以为轻;轻县于俛,而人以为重;此人所以惑于轻重也。

秤如果不准,重的东西挂上去反而会翘起来,人们就会把它当作是轻的;轻的东西挂上去反而会低下去,人们就会把它当作是重的;这就是人们对轻重发生迷惑的原因。

权不正,则祸托于欲,而人以为福;福托于恶,而人以为祸;此亦人所以惑于祸福也。

衡量行为的准则如果不准确,灾祸就会寄托在他的追求中,而他还以为处在幸福之中;幸福依附在厌恶的事物中,而他却认为这是灾祸;这也就是人们对祸福产生生迷惑的原因。

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

道,是从古到今衡量事物的准确标准;离开道而凭自己的内心选择,就会不知道祸福在什么地方。

不少人说要追随自己的内心,那么如何追随内心,追随什么样的内心,是天使的一面,还是魔鬼的一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衡量标准——道,也就是客观的标准,离开客观的标准而追随所谓的内心,放飞自己,难免会走偏,分不清祸与福。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诵读《声律启蒙》。《荀子日课》《朱子读书法》正式开讲。

关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课温故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