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子日课400丨在作茧自缚中,完成生命的嬗变

荀子日课400丨在作茧自缚中,完成生命的嬗变

每天一课读经典,做一个有根的现代人,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400讲《赋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

有物于此, 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不识,请占之五泰。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荀子·赋篇第二十六》04)

在这里有种东西,它的形状赤裸, (luǒ),同裸。屡次变化奇妙如神,它的功德覆盖天下,它为万代修饰人文。荀子对蚕的评价之高可见一斑。礼乐制度靠它成就,高贵卑贱靠它区分。奉养老人抚育小孩,依靠它才成。孟子言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它的名称不好听,和暴邻近,这是因为蚕与残音近,所以这么说。功业建立而自身被废,家也被破坏了。蚕吐丝结茧,也就是作茧自缚,茧成而蚕也变为蛹,完成一次生命的嬗变,缫丝时,丝抽完了,茧也就不存在了。蛹哪里去了,后面会说到。杨倞注曰:

茧成而见杀,是身废。丝成而蚕尽,是家败。

抛弃老一辈,耆(qí)老,老年人,指蚕蛾。收留后一代即蚕种。它被人类所饲养利用,也被飞鸟所伤害。杨倞注曰:

人属则保而用之,飞鸟则害而食之。

我愚昧而不知道,请五泰占验一番。五泰,有说是神巫的,有说是易经泰卦的拟人化,有说是五帝的,在此不译。

五泰推测说:这东西是身体柔美婉转如女子之躯而头如马首吗?蚕的形态如此之优雅,这里有一个女子与一匹的传说。最初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

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郭璞注说:

言啖桑而吐丝,盖蚕类也。

袁珂解释说:

此一简单神话,盖“蚕马” 神话之雏形也。传为三国吴张俨所作,恐亦仍出六朝人手笔之 《太古蚕马记》 (见 《搜神记》卷十四) 叙此神话。此盖是神话演变之结果也。后乎此者,有荀子《蚕赋》,状蚕之态,已近 “蚕马”。则知演变之迹象,实隐有脉络可寻也。吾国蚕丝发明甚早,妇女又专其职任,宜在人群想象中,以蚕之性态与养蚕妇女之形象相结合。

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吗?是善于度过壮年而不善于为年老图谋的吗?这是指蚕在壮年时受到细心呵护,而在年老时被抛弃。

除了蚕种,很少有蚕能够得以终享天年。因为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找到丝头,就可以把整个蚕茧的丝都抽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抽丝剥茧。但是,想要抽出完整的丝,蚕茧就不能坏,所以在缫丝时,要把蚕茧放到热水里煮,如此,蚕蛹也就没法活了。

是有父母而没有雌雄分别吗?父母即蚕蛾,说蚕无牝牡,可能当时还不懂得分辨蚕之雌雄。是冬天隐藏不动而开始孵化生长吗?它吃桑叶而吐出细丝,起先纷乱而后来有条不紊。蚕茧的丝很乱,缫丝后经过清理才有了条理,生长在夏天却害怕酷暑,喜欢湿润却害怕潮湿。蚕子变蚕之前必须先用水湿一下,但是蚕生后却怕露水。

把蛹当作为母亲,把蛾当作为父亲。蚕蛾牝牡相交而产卵,卵化蚕,蚕化为蛹,蛹化为蛾。如此嬗变,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多次伏眠之后,吐丝为茧,事情才算最终完成。这是关于蚕的道理。

《搜神记》中关于女化蚕的传说,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 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 亟乘以归。

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将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 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 “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 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

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茧。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声律启蒙》。《荀子日课》《朱子读书法》正式开讲。

关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课温故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