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子日課357丨追随我們的哪個内心

荀子日課357丨追随我們的哪個内心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57講《正名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嘗粹而來也;其去也,所惡未嘗粹而往也。故人無動而不可以不與權俱。衡不正,則重縣于仰,而人以為輕;輕縣于俛,而人以為重;此人是以惑于輕重也。權不正,則禍托于欲,而人以為福;福托于惡,而人以為禍;此亦人是以惑于禍福也。道者,古今之正權也;離道而内自擇,則不知禍福之所托。(《荀子·正名篇第二十二》16)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嘗粹而來也;其去也,所惡未嘗粹而往也。故人無動而不可以不與權俱。

人在求取的時候,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能完全得到;人要舍棄的時候,所厭惡的東西不一定能完全去掉。是以人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衡量的标準。

衡不正,則重縣于仰,而人以為輕;輕縣于俛,而人以為重;此人是以惑于輕重也。

秤如果不準,重的東西挂上去反而會翹起來,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是輕的;輕的東西挂上去反而會低下去,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是重的;這就是人們對輕重發生迷惑的原因。

權不正,則禍托于欲,而人以為福;福托于惡,而人以為禍;此亦人是以惑于禍福也。

衡量行為的準則如果不準确,災禍就會寄托在他的追求中,而他還以為處在幸福之中;幸福依附在厭惡的事物中,而他卻認為這是災禍;這也就是人們對禍福産生生迷惑的原因。

道者,古今之正權也;離道而内自擇,則不知禍福之所托。

道,是從古到今衡量事物的準确标準;離開道而憑自己的内心選擇,就會不知道禍福在什麼地方。

不少人說要追随自己的内心,那麼如何追随内心,追随什麼樣的内心,是天使的一面,還是魔鬼的一面,是以我們需要一個衡量标準——道,也就是客觀的标準,離開客觀的标準而追随所謂的内心,放飛自己,難免會走偏,分不清禍與福。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誦讀《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