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这篇文章对很多家长来说会觉得有点“鸡汤”了,因为真的付出很多的家长却调节不好自己的还是少数,但我还是坚持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是因为我觉得这些看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有一个初一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上是学霸级的,而且多才多艺且都能获得非常高的奖项,甚至也登上过很高的舞台,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遗憾的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后,这个曾经在别人、家长眼里都是“学霸”的孩子在最近的期末考试中表现得很“差”。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按照等级来说,孩子只得到了“B”等级。

我们都知道,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是离不开家长的付出的,甚至我们都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在孩子获得的所有成绩、荣誉背后,家长的付出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当然,这样的成绩在很多家长看来如果自己孩子能考成这样“做梦都会笑”,但面对这样的“安慰”,孩子的家长表示:“付出不一样”。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恰恰正是这样的理念,道出了我们现在很多孩子正在遭受的无谓压力,甚至严重的时候可能会伤及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

我也是为人父母的,很多网友也都知道我家里也有个初二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的心理都是一样。

就像前几天看电影《误杀2》的时候,当我看到原本属于自己孩子的救命心脏被权贵拿走时,我确实是期待着会发生怎样的“转机”。但当我看到被窃走的心脏正在救权贵者的孩子命时,我一瞬间就想到了“如果是我”,我的唯一选择只有我死,然后把我的心脏给孩子……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其实哪有什么无私的爱?

我们所求的其实非常的多!

我们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能够考上很好的学校、能够获得很高的学历、能够学非常容易就业并且不仅不累还容易获得高薪的工作机会……

我们希望孩子还能多才多艺,不仅仅成绩优秀身体、心理都健康,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不光是“智商”高,“情商”也要高……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仅凭孩子自己是很难达成这些“我们的”目标的,所以作为父母就会为了孩子付出很多很多。

这本没什么,但很多父母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却忘记了“初心”。

我们的初心是为了让孩子“更好”,为此我们在背后会做很多的努力,甚至也会逼着自己去学习很多很多。

但在过程中我们却常常不停地伤害着孩子,尤其是当高付出没有高回报的时候,不少父母陷入很严重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在这个状态下,父母很难去找自身的问题。

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评价,会觉得很丢自己的面子。

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我们的各种付出、牺牲,更多想到的是孩子“对不起”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孩子不争气。除了极少数家长也会把学校或者老师牵扯进来之外,所有的错基本上都会归结为是孩子导致的。

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做得真的已经“很好了”。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其实“结果”已经说明了问题——最起码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们没有做好。

孩子确实可能真的有错,甚至孩子的学校、老师也可能真的难辞其咎,但我们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的“付出”本身有没有问题呢?

要知道越是对这样的父母来说,孩子的学习过程父母是肯定都有参与甚至是主导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说只有孩子做错而没有我们的责任呢?

越是对那些自我觉得付出很多的父母来说,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越是应该都从我们自身找找问题。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就比如说这个孩子的情况。

孩子的底子这么好,家长又关注得上,而考试这个东西偶尔出现次发挥失常也是可能的,但正常来说“成绩下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对那些越是觉得自己关注、付出很多的家长来说,你没有发现这个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发现了但是没有去很好地解决掉,那这个责任我们肯定是也要承担的啊。

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学习也毕竟是学习,尤其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是说我们指出问题孩子就能够马上改正的,也不是说我们发现了某些知识掌握存在问题并告诉孩子之后,孩子就能很快解决掉的。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很多的“问题”之前、背后都还有其他的甚至是很多的问题存在。

就比如七上数学通常是以“动点问题”为“压轴题”的,孩子因为不会而没得分,这绝不仅仅只是孩子对“动点问题”的知识掌握不好这么简单。这背后可能还包含了听课的问题、作业的问题、改错的问题、拓展练习的问题、态度的问题、家校沟通的问题等等很多的问题。

里面固然会有一些从“责任”上看是孩子更大的,但对自我评价“付出”很多的父母来说,你的“付出”都付出在哪了?那么多的背后问题你之前发现了吗?发现了之后就去帮孩子解决了吗?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我们的付出不只是为了发现问题,我们的付出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更及时地解决掉问题。

而且对于自我感觉付出很多的家长一定要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付出”带给孩子的是否都是积极的?

这其中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会不会出现因为我们的付出太多了,使得孩子丧失了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太能干了会导致孩子变“懒”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我见过一位真的付出很大的家长,例如他会把孩子每次作业、测试、考试、练习甚至包括课外班上孩子做错的题目都整理出来了,整理得很棒、很漂亮,而且还有详细的分析。

但孩子看完了之后,有些做错的题还是会再错,有些不好的习惯(例如审题、书写等)还是继续保持……

仅这一项付出就能让很多家长赞叹不已,大呼“我真的做不到”。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但我们的付出却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只是在很努力地发现问题,却没有很努力地去帮孩子解决问题,也没能很努力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我希望很多觉得自己付出很多的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问题而感到焦虑,更不要觉得孩子“对不起”我们的付出就表现得很失望、绝望甚至是悲愤。

既然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了,既然我们本就有心且有力能够付出,那就去解决那些问题就好了。

不满孩子期末考试只得到“B”,面对安慰,家长回复:付出不一样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勇于“犯错”,因为过程中有我们“保驾护航”,孩子再错能错到哪里去?我们完全能够把各种问题最终都转化成孩子进步、成长的养料,您说是不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