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好不容易即位,为何在位半年就选择禅让

没有一个太子,是不想顺利继位的。我想笔者这样说,大家都不会反对。皇子一生下来,就注定要为了储位而争斗,即使某些朝代有“立嫡立长”的传统,那些小一点皇子,都会想方设法谋害嫡子或长子,从而达到继位的目的。

有的太子更是因为等不及,在皇帝还没驾崩的时候,就选择起兵夺位。有的太子不敢夺位,只好在储位上兢兢业业,以求将来自己能够顺利继位。而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令人不解的太子。

他就是唐顺宗李诵。大历十四年,唐德宗正式下诏,册立长子李诵为皇太子。直到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通过遗诏传位,李诵正式即位,是为唐顺宗。算下来,李诵在储位上,一共待了25年之久。

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好不容易即位,为何在位半年就选择禅让

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内心想必十分煎熬。一方面,他要好好表现,希望在此期间,父亲不要改立太子。另一方面,他要提防其余皇子,与他争夺储君之位。一天没能顺利即位,李诵都不能掉以轻心。

都说太子是个高危职业,事实确实如此。唐德宗就的确动过改立太子的心思,好在宰相李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让唐德宗放弃了这个想法。由此可见,这25年的太子生涯,李诵过得必定十分不易。

好在最后还是顺利继承了皇位,成为一国之君,既然如此,唐顺宗势必会好好珍惜,做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然而就在半年之后,唐顺宗却选择了禅让,当起了太上皇,这一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他25年来,日日担惊受怕,好不容易即位,为何在位半年就选择禅让呢?他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如此呢?笔者认为,两个方面都有,他之所以选择禅让,出于以下两个原因。

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好不容易即位,为何在位半年就选择禅让

第一、力不从心

太子生涯并不好过,这让李诵心里十分压抑,长期如此,对他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整天担惊受怕,害怕别人诬陷自己,又要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致使李诵的压力很大。于是在贞元二十年,他突然中风,一时间失去了语言能力。

当时唐德宗已步入晚年,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看到儿子病重,他也跟着病倒了。一时间皇帝、太子同时病重,这对国家极其不利。因此唐德宗十分想让儿子好起来,每天不顾自己的病情,派人四处寻访名医为太子治病。

直到唐德宗病逝的那一天,李诵都没办法从床上起来,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为父子俩终身的遗憾。就是因为李诵的身体不好,因此当上皇帝后,整日为了国事操劳,让他感到力不从心,或许退位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好不容易即位,为何在位半年就选择禅让

第二、被人胁迫

众所周知,很多皇帝到了晚年,都会变得疑心愈发严重,唐德宗也不例外。他晚年时期猜忌大臣,因此不敢将大权交给他们,这使得很多奸佞之人趁虚而入,这其中就有个叫刘贞亮的人。

刘贞亮原名俱文珍,后来跟着养他的宦官,改姓为刘,取名叫刘贞亮。刘贞亮深得唐德宗信任,一时间成为当时的宦官首领,在朝中位高权重,很多有势力的人都选择依附他。

唐顺宗即位后,支持翰林学士王叔文等人,实行新的改革方针。然而这些方针触犯了宦官势力的利益,从而遭到刘贞亮等人的反对。由于刘贞亮的介入,导致王叔文被罢了官,革新派遭受重大打击。

后来唐顺宗又有意重新提拔一个人,继续支持改革,刘贞亮这才明白,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皇帝身上。于是他联合了其余宦官,以及那些反对革新派的大臣,共同逼迫唐顺宗让位于太子李纯。

唐顺宗当了25年太子,好不容易即位,为何在位半年就选择禅让

唐顺宗没有办法,只好禅位于太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与刘贞亮交好,他即位后,就将革新派全部放逐,又提拔刘贞亮为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出于这两个原因,唐顺宗不得不选择退位。然而唐顺宗只当了五个月的太上皇,就因病去世了。这时距离唐德宗驾崩,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还来不及迎接新的一年,就撒手人寰了。

唐顺宗这一生的确命苦,当了25年太子,每一天都过得很压抑。好不容易即位,却因内外各种因素,在位半年就不得不退位。而当了五个月太上皇,就不幸病逝。他还来不及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在遗憾中离开了。

(参考文献《新旧唐书》《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