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周朗,字伯高,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宫廷画家,善画鞍马,亦工仕女画。所绘仕女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衣纹用笔细劲飘洒,颇有唐人遗韵。关于周朗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寥寥。其中最著名的是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罗马教皇委派使者至大都(今北京)进献佛郎国马,周朗奉敕图绘一事。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周 朗 《佛朗国献马图》明人摹本

在周朗所绘作品中,《杜秋图》是其当今仅存的孤本佳作,也是其仕女画的代表作。

《杜秋图》,纸本设色,纵32.5厘米,横28.5厘米,图绘一位唐妆女子,手持排箫而立。卷后接纸有康里巎巎(1295—1345年)行书录杜牧《杜秋娘诗》全文,识云:至元二年岁丙子正月廿四日,冰壶为余画杜秋娘,遂书杜牧之之诗于其后。二月十七日,子山识。据此可知,此图是周朗于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为康里巎巎作。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康里巎巎 题周朗《杜秋娘图卷》

画创作于至元二年岁丙子正月廿四日,是周朗为杜牧《杜秋娘诗》中人物所作肖像。杜牧借杜秋娘的遭遇感叹荣辱无常,从“两朝尊母仪”到“作婢春黄糜”,联想到“萧后去扬州,突阙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借以感叹自己前景的黯淡。在后世文人墨客中,也多有借杜秋娘的故事以为讽喻感怀,于是她也就成了人们熟知的形象。

传奇人生中的多舛命运

杜牧在《杜秋娘诗序》载:“杜秋娘,金陵人也。年十五,为李绮妾。后镐叛灭,借之入宫,有宠于景陵(指唐宪宗)。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秋因赐归故乡。”根据《杜秋娘诗序》能够了解到:杜秋娘是一名金陵女子,在她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多才多艺,谱写了一曲《金缕衣》,深得李锜之爱便将她纳为侍妾,并把杜丽的原名易名为“杜秋娘”。后李锜举兵反唐被杀,杜秋娘入宫为奴。有一次杜秋娘为唐宪宗表演“金缕衣”,宪宗被深深地感染。两人陷入爱河,杜秋娘被封为秋妃。不料元和十五年,宪宗突然死在宫中,有人传言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不了了之。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杜秋娘则负责照顾皇子李凑。李恒好色荒淫,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满三十岁便一命呜呼。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所以其弟李昂继位,为唐文宗。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必为宦官所弑。文宗大和元年(828年)发生宦官王守澄与宰相宋申锡派的矛盾。于是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岂知宦官的耳目众多,计划被王守澄所知,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返回了故乡江南,情况悲凉,结束了她的“折花”岁月。

《新唐书·李德裕传》说:“漳王养母杜仲阳归浙西,有诏在所存问。”《旧唐书·李德裕传》说:大和八年(834年)李德裕至润州,“奉诏安排宫人杜仲阳于道观,与之供给……九年三月,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进状,论德裕在镇,厚赂仲阳,结托漳王,图为不轨”。可见,杜秋娘放归润州后,无亲无戚,无儿无女,无家可归,只能住在道观中,靠官府供养。大多数学者认为,李德裕在润州时,杜秋娘可能生活尚有保障。李德裕因“厚赂仲阳”之罪免浙西观察使后,继任官员即使想“供给”必定也有所顾忌,所以推断此时杜秋娘的生活一定是很艰苦的。杜牧经过润州时,“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诗中说:“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杜秋娘要靠自己织布缝衣,而织布机却要向邻居借用,而且只能在夜间邻居不用织布机时去织布。她穷困潦倒,百无聊赖,也就可想而知。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周 朗 《杜秋图》之杜秋娘

赋予意象的杜秋娘

周朗《杜秋图》中,杜秋娘着唐装,梳高髻,身材丰腴,具有唐代仕女的特征。她手执排箫,表情平静,内心忧思。画家周郎运用细劲流畅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裙衫长带,呈现了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此时当是她入宫侍奉皇子时的画像,以吹箫排遣郁闷的心境。人物面相丰润,又带清丽之姿,形象刻画简练传神。画面整体的设色清欲寡淡,不同于唐人以往的重彩法,更恰当地突出了杜秋娘的淡泊人生。

《杜秋图》从创作角度来看,主题性突出,无任何衬景点缀,仅绘杜秋侧身沉思状。作者运用暗喻的艺术手法,根据诗意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杜秋形象。其雍容丰满的体态及身着的唐装表明了杜秋所处的时代特征,发髻上考究的头饰暗示出她的身份与地位,手中所持排箫则揭示出其内在的文化修养。

《杜秋图》在人物造型上与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相仿。杜秋浓密的头发梳理得齐整服帖,前额不见散丝,鸭蛋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了其腰身的曲线,显示出唐代仕女画的审美意识。

有花堪摘直须摘——品味周朗笔下的杜秋娘

周 昉 《挥扇仕女图卷》

《杜秋图》在表现技法上,受到宋代以来白描画法的影响,周郎通过以“莼菜描”和“铁线描”的表现手法,兼取唐代张萱、周昉的“琴弦描”和吴道子的“兰叶描”,把经历过一场政治风暴的杜秋娘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线条的理解和娴熟地运用能力。人物面部轮廓以细匀的墨线勾勒,线条外柔内刚,富有弹性,颇有“吴带当风”的遗韵。以简洁凝练的线条勾出人物淡谈的眉颊,点出思绪绵绵的双眸,与以浓墨晕染的高挽的发髻共同衬托出杜秋白皙的面容及细腻光滑的肌肤。衣纹用曲、直两种线条表现,直线条落笔果断,飘洒,劲健有力,曲线条连绵婉转。两种线条的有机组合成功地表现出衣料柔软下坠的质感。人物肩上的披纱则用细劲流动的线条勾描,不仅展现出纱带轻薄飘逸的美感,而且以其动势使画面更为活泼,颇与表现唐代女子的题材相和谐。

在元朝,历史人物画并不发达,也可以说在当时人物画中,道释人物画反而成为大端。因此周朗《杜秋图》即有了一个特殊的价值:它作为范例十分珍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