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1到N,近20年纳新6000余人 华设集团:做低空经济“先行军”

作者:大众证券报
从1到N,近20年纳新6000余人 华设集团:做低空经济“先行军”

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位于南京建邺区青奥轴线中轴的“南京眼”青奥公园景观步行桥上人流如梭;一到节假日,横跨南通和常熟两地的苏通大桥上车流不息……在这些重要交通设施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身影——南京上市公司华设集团(603018),其正是上述交通设施的工程咨询服务单位。

5月中旬,《大众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的华设集团总部,通过一串串数字、一张张照片、一块块奖牌的呈现,在公司董秘胡安兵的分享下,亲身感受了这家既严谨低调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公司,不断沉淀、未雨绸缪、坚持创新的成长之路。

不断沉淀

十年营利翻三倍

超过7000公里的高速公路、80个机场项目咨询和设计、3200公里四级以上内河和沿海航道……步入华设集团的展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面由12组数字构成的“荣誉墙”,一串串阿拉伯数字显露出这家公司的不凡。

这其中,有一组用电子屏展示的数字尤为特殊——6410。“这是我们的员工数量,它是实时变动的。”陪同记者参观的华设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个数量较2023年年底时的6130人又增加了近300人,“我2003年进入公司,当时也才300多人。一转眼,就有这么多同事了。”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展厅所在的办公楼,公司还租下了周边的多处写字楼,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公司员工对办公场地的需求。

华设集团创立于1960年,历经60余年发展,公司已从地区性交通规划设计院成长为全国大型综合设计集团。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自身标签也不断更新:首家获得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民营企业、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工程勘察设计院、唯一一家具备全行业综合设计能力的工程咨询设计集团……

一个个标签的背后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在距离“荣誉墙”不远处的一个展台上,整齐摆放着五座“小金人”,这是华设集团所获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去年我们又新获了一个!”前述工作人员骄傲地对记者表示。

“华设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这么多年来的沉淀和积累。”公司董秘胡安兵告诉记者,华设集团起初是以水运业务起家,随着大陆开始兴建高速公路,公司逐渐把业务扩展至该领域,后面又发展了铁路、航空等业务,“如今,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大业务于一身的设计单位。”在胡安兵看来,华设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中国交通不断向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4年是华设集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公司成功登陆A股。“在上交所上市后,公司营收、净利润已经翻了好几番。”胡安兵表示。

临近上市十周年之际,华设集团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53.53亿元,较2014年时增长324%;实现归母净利润6.98亿元,较2014年时增长320%。与此同时,公司的业务早已从江苏拓展至全国。2023年,华设集团在江苏省外的营收达到20.79亿元,而这一项数据在10年前约为3亿元。

未雨绸缪

做低空经济“先行军”

大浪淘沙见真金。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企业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从而一步步发展壮大,并非易事。“未雨绸缪”是华设集团不断向前的关键词。

“我们一直在变革中成长。在一个业务达到高峰时,我们会预想其低谷何时会出现,继而考虑发展能够互相弥补的其他业务,以确保公司稳定发展。”胡安兵表示,正是因为华设集团始终坚持探索、提前布局,才可以静待行业爆发,从而享受红利。

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眼光,让华设集团站在了低空经济的风口之上。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在今年年初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各地相关政策陆续出台。5月15日,《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发布,明确了推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苏州也于近日出台方案提出,要力争到2026年开通10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将苏州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而华设集团堪称低空经济的“先行军”。据胡安兵介绍,公司在相关业务的布局可追溯到七八年前。

“我们2015年就成立了民航设计院,主要从事通用航空机场、支线机场的设计工作。2017年,公司又成立了无人机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公路或者桥梁检测。”据其介绍,在通用机场(飞行区,包括跑道、空管、通讯、监测等)设计领域,目前全国只有三家公司可以做,华设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先行军”华设集团已斩获不少殊荣:全国唯一一个以B类通用机场为标准建设的飞行测试基地、苏州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其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低空经济项目中。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已先后为113个运输机场和18个通用机场提供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涵盖航空、低空的规划设计、平台系统等全链条。

喜讯接二连三。今年4月,华设集团牵头负责的《太仓市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建设和服务项目》通过了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专家组验收。该基地为苏州首个、省内第二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与此同时,华设集团相继宣告中标了《江苏省交通控股低空(无人机)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苏州市吴江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布局规划》等项目。

华设集团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我们在思考,在低空经济领域,华设还能做什么。”胡安兵向记者透露了华设集团围绕低空经济领域的规划,“重点做两件事:一是航路的设计。现阶段低空飞行的航路受到禁飞区、避让建筑、开放高度等诸多限制,所以航路的设计非常重要。”

胡安兵介绍,公司正在开发低空航路的设计软件,“只要确定了航路,就能确定起降点、备降点,以及配套的枢纽该设置在哪里”。

“二是参与空管运营相关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胡安兵告诉记者,华设集团的目标是为第一个城市级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做服务、运营和管理,“有点像现在的滴滴打车平台。”

对于华设集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前景,已有券商表示看好。“华设集团低空经济产业链更长、经验更丰富,竞争优势被显著低估。”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

坚持创新

跨越周期的底气

如今,低空经济已成为华设集团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板块中的新增长极。据胡安兵介绍,华设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主要包括数字化、智慧化等业务,而“创新”则是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词。

对创新的重视直接体现在研发支出上。2023年,华设集团研发支出达到2.52亿元,占营收比重约为4.71%。从2014年上市至今,华设集团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6.67亿元。

伴随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华设集团也拿下了多个“行业之最”: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世界第一座跨径超千米斜拉桥苏通大桥、国内最长公路水下隧道太湖隧道……

与此同时,公司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揽入囊中。截至2023年年底,华设集团荣获各类奖项1351项,其中科学技术奖312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0项。2023年,公司新获授权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

华设集团的创新步伐仍在继续。2023年7月,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融资4亿元,所募资金的近七成将投入到“华设创新中心项目”中。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硅巷核心区,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研发中心、大数据研发中心、低碳新能源研发中心、车路(船岸)协同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等四大研发平台,是华设集团数字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孵化载体。

对于研发的主要方向,华设集团目光坚定。“主要会放在AI、大数据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这些课题上。”胡安兵透露了公司现阶段的研发重点,以及“以人为本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出发点。

“华设的使命是让世界更通达,让城市更宜居。而宜居就是让城市更智慧。”胡安兵特别强调了“智能”和“智慧”的差异。他认为,现在的城市中已经有很多智能化设施,但大部分时候,它们只是被动地应对突发事件。而智慧城市应当是通过“智慧大脑”主动分析,作出快速反应后主动应对突发事件。“通达和宜居的背后,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他表示。

围绕智慧化、数字化业务,华设集团已有创新成果。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狄诺尼旗下拥有AIRoad、VRRoad、EICAD等多款软件产品。2023年年报显示,华设集团数字智慧业务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7.83%,其中江苏狄诺尼报告期内营收实现翻番增长,新承接合同额同比增长约70%。

“我们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AIRoad1.0版已经进入试用阶段,即将开启SAAS化服务。”胡安兵透露,通过使用这款软件,可以在前期的汇报、方案设计、科研阶段提升工作效率8倍至10倍。

“以前,我们去汇报方案,一个人可能需要准备三五天的时间,但现在只要一个晚上。在汇报现场,我们还可以随时根据修改意见进行调整,现场就能给出三维效果的展示。”胡安兵表示,公司另外一款名为EICAD的软件,已经在80%的公路和市政设计院中开始使用。

带着向前闯的勇气,如今的华设集团,业务范围已覆盖七大事业部、三大研究院。站在当下看未来,这或许就是华设集团能够从1到N,不惧行业周期的底气。

记者 陈陟 实习记者 李漫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