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1到N,近20年納新6000餘人 華設集團:做低空經濟“先行軍”

作者:大衆證券報
從1到N,近20年納新6000餘人 華設集團:做低空經濟“先行軍”

每逢天氣晴好的周末,位于南京建邺區青奧軸線中軸的“南京眼”青奧公園景觀步行橋上人流如梭;一到節假日,橫跨南通和常熟兩地的蘇通大橋上車流不息……在這些重要交通設施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身影——南京上市公司華設集團(603018),其正是上述交通設施的工程咨詢服務機關。

5月中旬,《大衆證券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紫雲大道9号的華設集團總部,通過一串串數字、一張張照片、一塊塊獎牌的呈現,在公司董秘胡安兵的分享下,親身感受了這家既嚴謹低調又充滿創新活力的公司,不斷沉澱、未雨綢缪、堅持創新的成長之路。

不斷沉澱

十年營利翻三倍

超過7000公裡的高速公路、80個機場項目咨詢和設計、3200公裡四級以上内河和沿海航道……步入華設集團的展廳,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面由12組數字構成的“榮譽牆”,一串串阿拉伯數字顯露出這家公司的不凡。

這其中,有一組用電子屏展示的數字尤為特殊——6410。“這是我們的員工數量,它是實時變動的。”陪同記者參觀的華設集團從業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個數量較2023年年底時的6130人又增加了近300人,“我2003年進入公司,當時也才300多人。一轉眼,就有這麼多同僚了。”該從業人員表示,除了展廳所在的辦公樓,公司還租下了周邊的多處寫字樓,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公司員工對辦公場地的需求。

華設集團創立于1960年,曆經60餘年發展,公司已從地區性交通規劃設計院成長為全國大型綜合設計集團。伴随着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其自身标簽也不斷更新:首家獲得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的民營企業、首家在主機闆上市的工程勘察設計院、唯一一家具備全行業綜合設計能力的工程咨詢設計集團……

一個個标簽的背後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在距離“榮譽牆”不遠處的一個展台上,整齊擺放着五座“小金人”,這是華設集團所獲的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去年我們又新獲了一個!”前述從業人員驕傲地對記者表示。

“華設集團的發展離不開這麼多年來的沉澱和積累。”公司董秘胡安兵告訴記者,華設集團起初是以水運業務起家,随着大陸開始興建高速公路,公司逐漸把業務擴充至該領域,後面又發展了鐵路、航空等業務,“如今,我們是全國唯一一家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五大業務于一身的設計機關。”在胡安兵看來,華設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中國交通不斷向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4年是華設集團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年。這一年,公司成功登陸A股。“在上交所上市後,公司營收、淨利潤已經翻了好幾番。”胡安兵表示。

臨近上市十周年之際,華設集團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2023年,公司實作營收53.53億元,較2014年時增長324%;實作歸母淨利潤6.98億元,較2014年時增長320%。與此同時,公司的業務早已從江蘇拓展至全國。2023年,華設集團在江蘇省外的營收達到20.79億元,而這一項資料在10年前約為3億元。

未雨綢缪

做低空經濟“先行軍”

大浪淘沙見真金。

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企業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進而一步步發展壯大,并非易事。“未雨綢缪”是華設集團不斷向前的關鍵詞。

“我們一直在變革中成長。在一個業務達到高峰時,我們會預想其低谷何時會出現,繼而考慮發展能夠互相彌補的其他業務,以確定公司穩定發展。”胡安兵表示,正是因為華設集團始終堅持探索、提前布局,才可以靜待行業爆發,進而享受紅利。

前瞻性的戰略布局眼光,讓華設集團站在了低空經濟的風口之上。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低空經濟在今年年初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随後,各地相關政策陸續出台。5月15日,《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2024—2026)》釋出,明确了推動全市低空經濟發展水準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标。蘇州也于近日出台方案提出,要力争到2026年開通100條以上無人機航線,将蘇州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範區。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而華設集團堪稱低空經濟的“先行軍”。據胡安兵介紹,公司在相關業務的布局可追溯到七八年前。

“我們2015年就成立了民航設計院,主要從事通用航空機場、支線機場的設計工作。2017年,公司又成立了無人機公司,産品主要用于公路或者橋梁檢測。”據其介紹,在通用機場(飛行區,包括跑道、空管、通訊、監測等)設計領域,目前全國隻有三家公司可以做,華設集團便是其中之一。

“先行軍”華設集團已斬獲不少殊榮:全國唯一一個以B類通用機場為标準建設的飛行測試基地、蘇州首個民用無人機試飛基地……其身影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低空經濟項目中。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已先後為113個運輸機場和18個通用機場提供工程咨詢服務,業務涵蓋航空、低空的規劃設計、平台系統等全鍊條。

喜訊接二連三。今年4月,華設集團牽頭負責的《太倉市民用無人機試飛運作基地建設和服務項目》通過了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的專家組驗收。該基地為蘇州首個、省内第二個民用無人機試飛運作基地。與此同時,華設集團相繼宣告中标了《江蘇省交通控股低空(無人機)一體化綜合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蘇州市吳江區低空基礎設施體系布局規劃》等項目。

華設集團并不滿足于眼前的成績。“我們在思考,在低空經濟領域,華設還能做什麼。”胡安兵向記者透露了華設集團圍繞低空經濟領域的規劃,“重點做兩件事:一是航路的設計。現階段低空飛行的航路受到禁飛區、避讓建築、開放高度等諸多限制,是以航路的設計非常重要。”

胡安兵介紹,公司正在開發低空航路的設計軟體,“隻要确定了航路,就能确定起降點、備降點,以及配套的樞紐該設定在哪裡”。

“二是參與空管營運相關平台的建設和營運管理。”胡安兵告訴記者,華設集團的目标是為第一個城市級低空飛行監管平台做服務、營運和管理,“有點像現在的滴滴打車平台。”

對于華設集團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發展前景,已有券商表示看好。“華設集團低空經濟産業鍊更長、經驗更豐富,競争優勢被顯著低估。”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指出。

堅持創新

跨越周期的底氣

如今,低空經濟已成為華設集團第二增長曲線業務闆塊中的新增長極。據胡安兵介紹,華設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主要包括數字化、智慧化等業務,而“創新”則是公司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詞。

對創新的重視直接展現在研發支出上。2023年,華設集團研發支出達到2.52億元,占營收比重約為4.71%。從2014年上市至今,華設集團已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6.67億元。

伴随大量研發資金的投入,華設集團也拿下了多個“行業之最”: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張靖臯長江大橋、世界第一座跨徑超千米斜拉橋蘇通大橋、國内最長公路水下隧道太湖隧道……

與此同時,公司把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攬入囊中。截至2023年年底,華設集團榮獲各類獎項1351項,其中科學技術獎312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0項。2023年,公司新獲授權專利55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

華設集團的創新步伐仍在繼續。2023年7月,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融資4億元,所募資金的近七成将投入到“華設創新中心項目”中。據了解,該項目位于南京市江甯矽巷核心區,包括基礎設施數字化研發中心、大資料研發中心、低碳新能源研發中心、車路(船岸)協同與自動駕駛研發中心等四大研發平台,是華設集團數字化、綠色化、産業化發展的重要孵化載體。

對于研發的主要方向,華設集團目光堅定。“主要會放在AI、大資料和基礎設施的數字化這些課題上。”胡安兵透露了公司現階段的研發重點,以及“以人為本提供高品質服務”的出發點。

“華設的使命是讓世界更通達,讓城市更宜居。而宜居就是讓城市更智慧。”胡安兵特别強調了“智能”和“智慧”的差異。他認為,現在的城市中已經有很多智能化設施,但大部分時候,它們隻是被動地應對突發事件。而智慧城市應當是通過“智慧大腦”主動分析,作出快速反應後主動應對突發事件。“通達和宜居的背後,應該是一套完整的系統。”他表示。

圍繞智慧化、數字化業務,華設集團已有創新成果。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狄諾尼旗下擁有AIRoad、VRRoad、EICAD等多款軟體産品。2023年年報顯示,華設集團數字智慧業務實作營收3.9億元,同比增長17.83%,其中江蘇狄諾尼報告期内營收實作翻番增長,新承接合同額同比增長約70%。

“我們的三維數字化設計軟體AIRoad1.0版已經進入試用階段,即将開啟SAAS化服務。”胡安兵透露,通過使用這款軟體,可以在前期的彙報、方案設計、科研階段提升工作效率8倍至10倍。

“以前,我們去彙報方案,一個人可能需要準備三五天的時間,但現在隻要一個晚上。在彙報現場,我們還可以随時根據修改意見進行調整,現場就能給出三維效果的展示。”胡安兵表示,公司另外一款名為EICAD的軟體,已經在80%的公路和市政設計院中開始使用。

帶着向前闖的勇氣,如今的華設集團,業務範圍已覆寫七大事業部、三大研究院。站在當下看未來,這或許就是華設集團能夠從1到N,不懼行業周期的底氣。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李漫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