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红

"周村烤饼博物馆"位于周村街南端
昨天(1月31日)晚上,接到于其昌先生的微信,询问周村烤饼创作者郭海婷(公元1889---1976年)和次子郭俊川(公元1898---1976年),对吗?"当我出去的时候,手头没有信息,我把它传给了周村烤饼博物馆馆长李爱宗,他说他明天需要检查一下,让我知道。
今天打开电脑,我第一次发现一个数据,是《山东老企业——周村烤饼》初稿,李爱宗写,去年发给我,我只是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手稿是一样的,只是郭海婷于1981年去世。我把它寄给了龚先生,他对郭海婷92岁有些怀疑。
我看着郭氏四代人的生死,想了更多的问题:郭云龙(1853-1935)在36岁时有了长子?长子比第二个大九岁?兄弟不一样?郭俊川36岁时生了一个儿子郭芳林(1934-2009)?
位于主要街道上的"Convergence Jai"的原始地点
根据现有资料,郭氏的四代烤饼继承如下:
郭云龙(1853-1935)原籍山东省烟台县玉龙湾。14岁时,他独自一人来到周村,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烤饼店周村鱼店街当学徒。1880年,郭云龙在周村街南侧买下了一栋老房子,原厂店,正式上市开一家"汇合斋"烤饼店。并尝试将烤饼推入薄薄的烤饼中,烤饼酥脆,成为周村市的新食品。因为中间薄的烤饼周长厚,被称为"木耳烤饼"。
郭海婷(1889-1981)郭云龙的长子。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和父亲就在周村经营传统的吊床烤饼。郭海婷继承了父亲的生意,看到周村抚顺店的糖酥小吃很受欢迎,借鉴了它的加工工艺,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清光绪去年一起生产了薄、酥脆、香味、酥脆的大脆皮烤饼。
郭俊川(1898-1976)郭云龙次子。14岁时,他学会了制作烤饼。1935年,他在济南魏家庄开了一家90%的烤饼店,作为周村聚合的分号。1947年,他回到周村,继承了聚合的Jai的尺寸,生产和经营了大脆皮烤饼。1956年,他参加了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郭芳林(1934-2009)是郭俊川的儿子。16岁时,他学会了制作大面包和烤饼,并于1956年加入了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2006年,他与老店第三代继承人郭芳林(中)合影留念
我联系了李爱宗主任,他说,这些信息的来源是2007年周村烤饼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根据郭方林调查的口头记录计算得出的。
李爱宗还说了一件事:几年前,烟台县玉龙湾的郭氏家族为了修家谱,来到周村,参观了烤饼博物馆,提出了几个错误,一个是郭云龙应该是"郭云龙",另一个是郭海庭的生日是1905年,三个是郭芳林不是原名, 后来又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郭海庭在3岁时(清光绪的最后一年是公元1908年)就不能做"大脆皮烤饼"了。
如何解开谜团?我想起了我的同学郭勇,他是郭芳林的儿子。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实施"活旧式工程",出台《老汉语》认证规范(试行)。周村烤饼申报了第一批"老中国人",我负责在市内这项工作,曾陪同省政府到周村烤饼有限公司考察,遇到了73岁的郭芳林,相隔30年再次见面,也隐约认出了他。
2006年为周村烤饼题词
我和郭勇1975年高中毕业只有一次,而且不在城里,多年没有联系。花了很长时间才通过其他学生找到他。开始我们的对话:
问: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答:郭云龙。
问:郭俊川是谁?
答:这是我爷爷的另一个名字。
问:那是指郭云龙,君川?
答:应该是的。
问:这两个词是什么?
答:云,龙。
问:你的家乡人说什么在繁荣中是允许的"是"和"长期"?
答:这还不清楚。
问:你是哪一年去世的?
答:与毛主席共事一年。
问:1976年?
答:是的。
问:现在几岁?
答:七十七岁。
问:郭海婷是谁?
答:我的爷爷。
问:有消息说,你的爷爷在1981年去世,享年92岁,对吧?
答:这绝对不对。
问:他死的是哪一年?
答:现在还早,我不记得了。
问:是比你祖父的死早还是晚?
答:早。
问:信息说你爷爷和你爷爷相差9年?
答:没那么多,小时候经常见到他,四五岁差别。
问:有多少兄弟姐妹?两者之间还有其他人吗?
答:只有两个兄弟,没有其他人。
问:你父亲去世时多大了?
答:76岁。
问:2009年?
答:是的,是的。
问:你父亲还有其他名字吗?我听说我改了名字。
答:不,我没有这么说。
问:你父亲的兄弟有多少个?
答:三个兄弟,他是老板。
问: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答:我不知道。
2006年,"Choucun烤饼"被认定为第一批"古汉字"
从上面的回答中可以明显看出,郭云龙和郭俊川是同一个人,是名字和字的关系;郭海婷和郭云龙是兄弟,不是父子关系;郭海婷去世的时间比郭云龙早,大概是在1971年,笔误认为是1981年。至于周村的烤饼从郭的是谁开始?两个孩子的父亲的名字等等,也许可以查一下郭的家谱来寻找答案。我把结果告诉了李爱宗主任,说下一步就是联系郭氏族,把水和石头拿出来。
周村烤饼可能有秘密等着揭晓,期待吧!
二月 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