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是个红太阳,社员都是向阳花,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上世纪六十年代郭兰英的这首歌,很多人耳熟能详,这是一个时代的深刻记忆。
对于当年的少年张兆海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当2012年,一款新产品的几十个名称都摆在自己的面前时,已经成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的张兆海,一眼就把这三个字挑了出来。“向阳酥,就叫向阳酥吧。用真材实料,真心真意,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安心食品。”今年,这款产品被评为“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
周村大街上的老手艺
10月15日早上6点,61岁的许建国就准备出门了,几十年来,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当天,他要赶在早上7点半之前赶到周村大街,这条穿越时光的古老街道,在游客眼中是时空隧道,在许建国看来,更多了几份人间烟火。
这里承载着他的事业和手艺,作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许建国将一种点心做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从7点半开始,许建国用一小时一百个左右的速度制作向阳酥。在他的手中,一个个圆润的面剂子,包裹着馅料儿,准备进入烤箱,10点之前,第一炉向阳酥就准备出炉了。
一个向阳酥重量为一两,还要精确到克,无论是红枣馅儿,还是苏子馅儿,馅儿料都是27克,酥皮为25克。许师傅手脚麻利,展示出高级技师的手艺。
大约一小时能做一百个左右,这是老师傅的速度了。“过去,我们都是好几个人分工来做,有人专门擀皮,有人专门包馅儿,这样不怠工。”
如今,在周村大街上的这家店,就剩下许师傅来做这个向阳酥了。其实,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人工。在很多食品加工厂,都上了机械设备,规模化生产更高效,也更精准,而且口感更加可控。实际上,许师傅也要用和面机来和面,大家都知道机器和面比人工更科学,面包机和出来的面,才容易出“手套膜”。一般人想要揉出“手套膜”可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许师傅在这里的工作,一个是为了保留手艺,另外,也是为了让更多来周村大街参观的人,能够欣赏手工技术,这是逛周村大街最大的乐趣。
入乡随俗嘛,让你看看手工制作的点心,看了周村的风俗,再看食物的风俗,让你吃的到,也看的见。

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许建国跟记者讲述向阳酥的制作技巧。
新产品里面的淄博元素
许建国的技术方面是大拿,但在食材的选择上,就是年轻人的事了。八〇后的郭涛,现在是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的生产厂长,他悄悄跟记者讲了一个秘密,有关向阳酥的配方。
“我们从2012年开始制作和研究这款产品,其实就是为了寻求技术方面的突破,但是我们从这个产品的研究当中,发现淄博的面粉更适合制作向阳酥的面皮。”郭涛从2012年开始,全程参加了向阳酥的研发。
“向阳酥主要以小麦粉、植物油、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及天然的辅料原料,色泽金黄油润有光泽,周边少乳黄泛白,酥层分明,皮薄、内部馅料饱满,入口松酥不粘,口感细滑松软,香酥可口。”郭涛告诉记者,他们根据现代人们身体营养膳食的需求,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配方,让营养成分更加均衡,而且在保留了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具备了“营养、健康、休闲”食品的特点。向阳酥现在已经研制出了十多种口味,几十个不同规格的包装,适合各种消费群体需求。
“我们尝试过很多地方的面粉,省内的,省外的,甚至进口的,都有尝试,但我们发现只有咱们淄博当地的面粉,最适合这款产品。这也是多次尝试之后,积累下来的经验。”郭涛告诉记者,因此,从2012年开始研发这款产品的时候,就针对这款产品的这一大特色,将目光投向了淄博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向阳酥一举拿下“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郭涛跟记者讲述向阳酥的选材秘方。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食品加工制作离不开手工,毫不夸张地说周村烧饼制成品跟人的心情有关。甚至可以说,手工食品里面糅合了更多人性化的成分。
而生产研发向阳酥的这家公司——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其最知名的产品则是周村烧饼。
要介绍向阳酥,绕不过周村烧饼。
过去生产周村烧饼的正宗厂家是周村食品厂,1956年公私合营时期整合了十余家周村食品业的老字号,其中就有知名的聚合斋。计划经济年代,周村食品厂以糖果生产为主,各式的花色糖果畅销各地,因为生产工艺的落后,糖果加工逐渐没落。但周村烧饼一直畅销不衰,并在1961年注册了周村牌周村烧饼商标。只是因为手工制作的限制,产量很难提高。于是,周村食品厂在1991年开始搞流水线生产,从和面到烘烤全部机械化。整整5年时间,周村食品厂靠贷款贷来了一条几十米长的生产线。当时的经营者认为,流水线一开工,还贷自然没有问题。
但是,事情并没有向人们预想中美妙的境地去发展。正式开工之后,问题就出来了,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烧饼市场反响很不好。周村烧饼在机械化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独有的香脆,口感发艮,消费者普遍反映有股地瓜干的味道。
在机械化的流水线上,没有了制作工人揉烧饼的过程中,身体如同舞蹈般扭动的身影;冰凉的钢铁让压薄的面饼不再接触人手的温度;很均匀撒在烧饼上的芝麻成了点缀,而不是嵌入烧饼中把烘烤时的香味深入烧饼里面。
流水线加工的烧饼因为没有销路,最终被迫停产。因为研制流水线的贷款等一系列问题,周村食品厂不得不进行了破产改制。
在周村大街点心店内有各式各样的糕点。
全市扭亏明星张兆海
生于1956年的企业“掌门人”张兆海是位传奇人物。他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经济管理专业。1977年至1998年间,张兆海一直在国营酿造厂工作,历任化验员、业务员、门市部经理、经营厂长、公司副总经理。
1998年11月3日,张兆海临危受命,担任国营周村食品厂厂长、书记。初到这家大有前途、但也危机四伏的企业,张兆海就以职业经理人特有的素质,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重新整合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有效调配,重视产品内在质量,把烧饼分成五个等级,实行计件工资,调动生产一线工人积极性。
在张兆海的带领下,因为流水线加工而失去销路被迫停产周村烧饼,重新又赢得了市场的认可。1999年,张兆海就被淄博市委授予“全市扭亏明星”荣誉称号。
2000年至今,成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如今的张兆海不但是淄博市人大代表,还兼任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村区老字号行业协会会长、周村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村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多项社会职务,不但是一位成功企业家,也是一位非常忙碌的社会工作者。
做为“周村烧饼”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守护者和掌门人,张兆海拯救和发展了周村烧饼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振兴了周村烧饼事业。
位于周村大街的周村烧饼店铺。
企业掌门人的“向阳人生”
每次看到向阳酥,记者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少年时光。1974年上映的老电影《向阳院的故事》,是很多中国人真实经历过的生活。那个院落,那个时代,石爷爷、铁柱……那些人,可以说,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亲人、邻居、同学、朋友的影子。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于“向阳”这个词,都有一种深厚而特别的记忆。
“我是李向阳,坚决不投降。”儿歌唱的英雄里,有向阳。《向阳院的故事》,看的电影里,有向阳。《社员都是向阳花》,听的歌曲里有向阳,甚至发的奖状里,也是用向阳花做装饰。
整整一个时代,向阳都代表了向往先进、向上和光明。而张兆海的履历中,也跟“向阳”息息相关。
2000年被周村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0年被淄博市总工会授予“淄博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主管理好厂长”荣誉称号、 2007 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8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9年山东省总工会授予“依靠职工办企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被山东省工商联、山东省总工会联合授予“山东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2015年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市长质量贡献奖”、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乡村之星”、2017年8月被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2017年11月被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商会授予“山东省商界年度人物”、2018年11月被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省食品行业功勋企业家”、2019年11月被山东省商会授予“新时代先锋人物”。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波 通讯员 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