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子日课351丨我们的目的不是较劲,而是把事做成

荀子日课351丨我们的目的不是较劲,而是把事做成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351讲《正名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

期命也者,辨说之用也。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名而期,质请而喻,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说行则天下正,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是圣人之辨说也。诗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此之谓也。(《荀子·正名篇第二十二》10)

期命也者,辨说之用也。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约定与命名,是供辩说时使用的。辩说,是心对道的认识过程。心是道的主宰。道,是政治的根本原则。

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名而期,质请而喻,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

心符合道,解说符合心,言语符合解说;名称正确并合乎约定,这样就合乎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使人明白;辨别不同的事物而不失误,推论各种事物而不违背情理;这样,听取意见时就能合于礼法,辩论起来就能把原因彻底搞清楚。

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用正确的原则来辨别奸邪,就像用墨线衡量曲直一样,所以邪说不能混淆视听,各家的谬论也无处躲藏。有兼听各方意见的明智,而没有趾高气扬的脸色;有包容的大量,而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

说行则天下正,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是圣人之辨说也。诗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此之谓也。

自己的学说得以实行,天下就能治理好;自己的学说不能实行,就彰明正道而让自己默默无闻。这就是圣人的辩说。《诗经》中说:体貌温顺志高昂,品德如珪又如璋,美妙声誉好名望。和乐平易的君子,天下拿他作榜样。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颙颙(yóng),恭敬温和的样子。卬卬(áng),志气高昂的样子。岂弟(kǎi tì),同恺悌,温和快乐而平易近人。

自己能做好的,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没想法,做不好的,就跟着比自己高明的人去做。我们的目的不是较劲,而是把事做成。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诵读《声律启蒙》。《荀子日课》《朱子读书法》正式开讲。

关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课温故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