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51講《正名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期命也者,辨說之用也。辨說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心合于道,說合于心,辭合于說。正名而期,質請而喻,辨異而不過,推類而不悖。聽則合文,辨則盡故。以正道而辨奸,猶引繩以持曲直。是故,邪說不能亂,百家無所竄。有兼聽之明,而無矜奮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說行則天下正,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是聖人之辨說也。詩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此之謂也。(《荀子·正名篇第二十二》10)
期命也者,辨說之用也。辨說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
約定與命名,是供辯說時使用的。辯說,是心對道的認識過程。心是道的主宰。道,是政治的根本原則。
心合于道,說合于心,辭合于說。正名而期,質請而喻,辨異而不過,推類而不悖。聽則合文,辨則盡故。
心符合道,解說符合心,言語符合解說;名稱正确并合乎約定,這樣就合乎事物的實際情況而使人明白;辨識不同的事物而不失誤,推論各種事物而不違背情理;這樣,聽取意見時就能合于禮法,辯論起來就能把原因徹底搞清楚。
以正道而辨奸,猶引繩以持曲直。是故,邪說不能亂,百家無所竄。有兼聽之明,而無矜奮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
用正确的原則來辨識奸邪,就像用墨線衡量曲直一樣,是以邪說不能混淆視聽,各家的謬論也無處躲藏。有兼聽各方意見的明智,而沒有趾高氣揚的臉色;有包容的大量,而沒有自誇美德的神色。
說行則天下正,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是聖人之辨說也。詩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此之謂也。
自己的學說得以實行,天下就能治理好;自己的學說不能實行,就彰明正道而讓自己默默無聞。這就是聖人的辯說。《詩經》中說:體貌溫順志高昂,品德如珪又如璋,美妙聲譽好名望。和樂平易的君子,天下拿他作榜樣。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颙颙(yóng),恭敬溫和的樣子。卬卬(áng),志氣高昂的樣子。豈弟(kǎi tì),同恺悌,溫和快樂而平易近人。
自己能做好的,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沒想法,做不好的,就跟着比自己高明的人去做。我們的目的不是較勁,而是把事做成。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誦讀《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