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宝宝正处于学龄前,在生活中,你将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他哭闹、发脾气。在家中我们尚且可以应付,但这种行为发生在公共场合,那么面对宝宝突如其来的坏情绪,我们该怎么办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脾气是孩子某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接触的事物会逐渐增多。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需求,不可能像成 人一样理智,他们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决定,任由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纵使这些事物对他往往是不宜、不利,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你的孩子爱发脾气,你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说自己教子无方,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分析孩子发脾气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且孩子爱哭闹、太矫情,多半是父母惯的!
健康问题
身体不适会影响一个人的控制能力。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疲劳、饥饿时易脾气暴躁,这和大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幼儿大多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所以,往往通过哭闹来传达信息。有经验的妈妈善于结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判断他的身体状况,以避免孩子发脾气。
有求必应
父母如果过分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会倾向利用父母的让步和妥协,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即使在公众场合,孩子也会毫无顾忌,稍不如意便会大哭大闹。
模仿成人
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父母爱发脾气,难免会让孩子也形成爱发脾气的习惯。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孩子就会模仿他们。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易怒暴躁的形象。
遭受挫折
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哭闹的主因之一。两三岁的孩子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控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时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
那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呢?
保持冷静
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千万要保持冷静,因为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恼火。你可以发泄怒气,但是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父母要 用温柔、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讲话,询问他是不是累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如果孩子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发脾气,此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因为这时他发脾气并不是无理取闹。
转移注意力
有时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饿了、困了或者是待在超市里的时间太长让他烦躁了。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应该立即跟着不耐烦和发脾气,而是要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跟他说些有意思的话,看到白菜,讲个白菜的儿歌,看到手纸,编个唐老鸭和手纸的故事。你还可以让他加入挑选食物、帮忙找鞋店、为你读购物清单等活动当 中去,如果父母邀请,孩子是愿意帮父母干这些事的,这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忙得没有时间发脾气。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发脾气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父母平时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子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这些小事会帮他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深呼吸
当发现宝宝情绪即将爆发时,可以让孩子跟你一起做深呼吸。最好给孩子做示范,动作可以夸张一些。深呼吸5-6次之后,孩子就不会像之前那样生气了。
画画
等到孩子大一些,可以理解大人表达时,你可以让孩子把''生气''在纸上画出来。这也是一个宣泄负面情绪的好办法。
跟孩子聊天
对于已经能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大家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高兴,怎么做才能让他更加舒服。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弄坏了,他要求对方赔一个。这时候家长可以让对方家长配合自己,然后跟对方家长说明原因,一般会得到理解。
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大哭时,会立即抱起他让他不要哭,甚至威胁孩子。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哭得更加厉害,即便孩子这次暂时不哭,但是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还是会哭。
其实,看到孩子哭,大家真的不要太着急。要知道,''哭''可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额情绪宣泄的方法。如果影响到周围的人,大家可以将孩子抱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先冷静下来。